最近,TVB昔日的当红花旦陈慧珊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开设英语课程,她那流利的英式发音和标志性的金丝眼镜瞬间把网友带回到《鉴证实录》的经典印象中,大家不禁想到了法医聂宝言。不过这次,她的“解剖”对象不是尸体,而是大家的英语语法教学。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陈慧珊可不是随便搁个课就开,而是正式的香港大学教育学博士,近来还晋升为深圳某教育机构的“首席成长赋能官”(听起来绝对比“明星代言人”高级十个档次)。
网友们的反应也是各有千秋,有人惊呼“女神教我学英语,真是赚到了!”也有人调侃道“看来TVB职场剧没在撒谎,确实有人能把精英形象从屏幕带到现实中去”。与内娱一些明星动辄“208万日薪却念错字”的魔幻现实相比,陈慧珊的转型简直堪称“学霸式的凡尔赛”。别人跨界是轻松玩票,她的转型简直是“更换赛道,继续引领潮流”。
然而,陈慧珊的转型并不是一路平坦。2012年,由于丈夫破产,她被迫复出养家,港媒随之开启了嘲讽模式,讽刺她成了“教英语的TVB女神”,甚至调侃她的生日只能吃一份30元的冰鲜鸡。更讽刺的是,几乎没人提到她实际上在港大攻读硕士学位,后来更是拼尽全力获得了博士学位——毕竟,“豪门梦破灭”的戏码,远比“女明星逆袭成为学霸”来得更吸引眼球。
不过,陈慧珊的回应可谓是“优雅反击”:她没有选择自怨自艾,而是把教育事业当成新的目标,从英语老师做起,逐渐升迁为节目监制,最终成为了内容研发的总监。在早年的采访中,网友们发现她早就明确表示过:“学习是一项终身事业。”——没想到,聂宝言的职场金句竟是她本色出演!
陈慧珊的转型,深刻揭示了内娱的一个痛点:当一些明星还在靠“学霸人设”翻车,或者通过“努力通稿”尝试洗白时,真正的学霸早已悄然换了赛道,用实力来证明“明星”不过是一种职业,而非特权的象征。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陈慧珊的教育节目《放学后》,她与宣萱探讨30岁女性的成长话题,不再是那些“少女感”的焦虑,而是传递出“经历使人强大”的深刻领悟。反观内娱,那些30岁的女演员还在“丫头教”的框架里打转,40岁男演员却沉迷于“霸总宇宙”——究竟是谁在“人设崩塌”?
陈慧珊的故事,实质上是一场对“成功”观念的审判。当初她被嘲笑为“沦落”,是因为公众普遍认为明星就该活在聚光灯下,转行等于“失去风采”。然而如今,她用自己的博士学位和事业的上升再次证明:真正的精英并不惧怕改变赛道,唯恐停滞不前。
因此,下次再看到关于“明星转行”的新闻,别急着感慨——或许人家正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地“升级打怪”。至于内娱?我建议在抄作业时,不要仅仅关注“人设”,把“终身学习”也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