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探案》系列,这部由陈思诚执导的影片,已经从一个刚起步的小众、荒诞搞笑的作品,成长为如今票房稳定的市场宠儿。自2015年第一部上映以来,凭借独树一帜的“喜剧 悬疑”组合以及逐步拓展的“唐探宇宙”,系列电影的票房不断攀升,几乎每部作品都表现不俗,成为了一种票房保障。
不可否认,《唐探》系列的成功之道在于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即便是在今天,电影市场普遍疲软的情况下,能够保持一个系列作品十年如一日的热度和票房,实属难得。特别是在中国,喜剧片的市场一直不太容易打入,观众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短视频平台的幽默段子层出不穷,想要制作一部既能让观众买账,又口碑不翻车的喜剧影片,真是难上加难。
《唐探》从第一部到第三部,故事不断拓展,从东南亚到东京,始终延续着独特的喜剧与推理悬疑相结合的方式,这也成为了其创新的标志。然而,尽管一开始鲜有挑战,随着系列的推进,到第三部《唐人街探案3》时,很多观众的审美开始出现疲劳,推理的内容也显得有些套路化和刻意。
然而,聪明的陈思诚并没有让这个系列止步于此。到了第四部,他大胆地把故事线拉回到了100多年前的美国。这一变化不仅让《唐探》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巧妙地与家国情怀相连接,触动了更多观众的情感。
作为41岁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能够理解家国情怀的意义。年轻时,我也曾是那个看不惯不公之事、向往外国美好生活的“愤青”。那时,我们眼中的外国一切似乎都充满了高大上,而对自己国家的差距则充满了无奈。然而今天,随着祖国的崛起,我们在科技、经济上的自主创新早已甩开了外国许多同行,生活条件也日渐改善。
但回望近200年前,中国的贫弱与屈辱,尤其是在清朝末年,数以万计的中国劳工被欺骗前往美国,成为“猪仔”或牲口般的劳工。在海上漂泊两个月,很多人在未能到达美国之前便死于船上。到了美国,他们又要面临更加悲惨的遭遇。
电影虽然没有过多展现华工的悲惨命运,但通过一宗发生在唐人街的冤假错案,向观众隐晦地传递了华人在美国所承受的歧视与压迫。特别是当电影中,美国议员在会议上口出狂言,誓言将中国人赶尽杀绝时,我不禁联想起今天的中国。如今,我们早已崛起为世界强国,制造业也成为全球超级工厂,\"MADE IN CHINA\"已经遍布全球。但是,外国人真正会尊重我们吗?
电影中的议员对中国人轻蔑,但他们却从中国劳工的劳动中获得着巨大的收益。他们对我们制造的产品投以冷眼,却从未真正认可我们的贡献。这种对比让我不禁想到,近几年中国不断受到美国的经济打压与科技封锁,那种对我们骨子里的轻蔑态度愈发明显。
虽然这种描写或许带有些许偏袒,但我相信,影片反映的正是许多外国政要心中对于中国的真实态度。虽然电影是虚构的,但历史的事实却不能抹去。如今,许多人已经忘记了祖国曾经的屈辱,甚至开始对当前的幸福生活挑三拣四。我们的祖先曾多么渴望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下,渴望摆脱那段充满屈辱的历史。
《唐探》同时展现了国人对祖国深沉的爱,无论立场如何,当外国侵害我们的国家利益时,我们都会站在一起。这部电影毕竟是一部喜剧,不是用来控诉历史的电影。在保持侦探剧情主线的同时,通过副线展现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已足够触动人心。
家国情怀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之一,陈思诚选择将这一元素融入《唐探》系列,也无疑体现了他作为导演的成熟与稳重。否则,我难以理解为何这部本是轻松幽默的电影敢于冒险融入如此深刻的情感表达。
我坚信,《唐探》系列将继续前行,带着导演内心的情感与价值观,保持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