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1.5亿!
陈佩斯的《戏台》超了《你行!你上》,却比《长安的荔枝》差了3亿多。这个成绩已经很给面子,若不是老粉丝们支持,可能连1亿都难以上去。
看看排片的时间就知道,别人的电影都是轮着上“黄金时期”,陈佩斯的不是在夜晚就是在早上,是大概率很少有人去捧场的时间段。
《戏台》各大电影院都不看好,延迟一周、又岔开黄金时间,这不明显被“排挤”吗?但越是被排挤,他越是要突破自己,用自己的实力去证明“喜剧”的新时代再次来临。
看到他脸上的笑,黄渤的欣慰,才明白朱时茂当初说得成真了!
1.5亿,打脸姜文
这个暑假档的排片,是过往十年内最离谱的一次。《戏台》是陈佩斯花费十年的佳作,偏偏在开播的前几天,出了事情。
不是审核未过,也不是导演出问题,居然是被电影院嫌弃,不让上正常档期。
紧跟着,姜文和大鹏的作品,齐刷刷地大量发推广,疯狂地占据封面,直接把《戏台》压在最底面。
连点映都只能挑深夜和早晨的时间段,但就算是这样,《戏台》也能逆袭归来,预售票房都高达6000多万。
上映3天,更是突破1.5亿,直接刺痛姜文!姜文趁着自己的口碑和实力,直接把作品的上映时间段提到18日,目的就是压对方一台。
没想到,在真正的质量面前,他的“抢戏操作”,一样入不了观众的法眼。
过去十多年里,姜文也塑造出很多精彩作品,可这一次是对上真正的“大师作品”,还是少了几分看头。
其实,《长安的荔枝》若不是因为电视剧版的走红,为他们囤积大量的粉丝,这一次电影版的想要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一样是十分困难的。
反而是《戏台》,在重重打压之下,还能拿到这个好成绩,足以说明陈佩斯对喜剧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已经赢得观众的认可。
如同他当年所说的一般,好的喜剧就不该高于观众,太高深的东西观众看不懂,那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
从剧中去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这才是喜剧的核心,也是所有作品的核心力量。当只剩下无厘头搞笑的时候,也只会创作一部浅薄的作品而已。
执着的人会成功
陈佩斯的老朋友们,纷纷到《戏台》现场,他曾经合作十余年的老搭档朱时茂,用了一段话去概括陈佩斯这后半生的经历。
大家都知道,传统喜剧这一行已经被新时代的网络喜剧遮盖光芒,想要表达出不一样的点,十分困难。
作为奋斗半生的传统喜剧人蔡明,也忍不住在现场感恩他能够在晚年,坚持自己的梦想,让传统喜剧再次看到希望。
朱时茂感叹,这个老头子年轻时候就很执着,没想到老了更执着。一个剧本钻研15年,演出10年,又用七八年去拍摄电影版,一定要让这部作品留存千古。
商业化的时代里,大部分的导演都是要看“成本”的,拍摄时间的成本,人员费用的成本,任何一个成本考核过高,就会直接放弃投资。
可他呢?没有钱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请不到人便去“求”演员来演。在喜剧演员中,陈佩斯认可过很多的演员,但他们听闻薪酬太低,都不愿意。
黄渤接到戏的时候,也犹豫过一段时间,最后还是看在作品的深度上,才愿意来拍摄。据悉,他的片酬比其他剧组里,直接少了3倍。
谈起陈佩斯,大家的记忆里,他就是舞台上一个演小品的。可实际上,在还未成名之前,他就已经做喜剧,并且和父亲一同参演过喜剧作品。
他做喜剧作品有过很重要的点,那一定是质量。剧本 故事核心 人员配置,三个方面都达到他的要求,才能进行拍摄。
这也是为什么,在作品杀青后他看一次就会落泪一次的原因。
这背后的艰辛,不是普通人能够体会到的,也不是行业里那些只搞商业模式化的资本家,能够理解的。
他的成功不是运气好,而是必然之路。
票房,不是他的目的
票房能够决定作品的受欢迎度,但决定不了真正的品质。《戏台》的上映,已经把作品的层次直接给分级化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文艺片《隐入尘烟》,这部作品把农村最纯真和无奈的一面拍摄出来,无论是剧情、演员演技都是拔尖的,但最终拿到的不过是1亿的票房。
票房高低,是代表着流量,但很多作品原本就不是为了流量拍,而是为了让观众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方向。
《戏台》还未上映前,宣传得极少,反而是同期其他的作品,演员们满天飞的推广,热搜榜上一轮接着一轮的霸屏。
网友们在地铁站抬头能看到《长安的荔枝》,刷视频可以看到《你行!你上》,但唯独《戏台》被遗忘。
若非他在播放前几天,主动道歉延迟拍摄,可能连最后一点热度都炒不起来。
有人为陈佩斯打抱不平,有人觉得电影院的操作太黑暗,这些流言蜚语下,他的作品反而被大家关注。
大家想要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耗费一个人十余年的心血,这意味着他的努力被人看见。
距离上一次拍摄电影,过去整整32年,能够支持他的老粉丝,其实是有限的。但作品的深度,却能够吸引到无数新粉丝的热爱,这才是把喜剧这一行维持下去的真正意义。
他用实力告诉大家,被人抢走光芒又如何,他自带光芒而来,迟早有一天会重回巅峰。
结语:
北京天桥艺术表演《戏台》那几年里,陈佩斯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自己会放弃中间那宝贵的十多年?
到底是为了人际关系,还是他们本身就已经走到瓶颈期?
三思后,他发现所谓的离开,并不是真正的离开,心还是留在这一行。如今的回归,也不是真正的回归,不过是把以往还未完成的使命,用一颗执着的心去完成。
《戏台》的成功,就像是看着自己养育大的孩子光芒四射,他如何能不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