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幼珍,这个外表寡淡、极少出镜的女人,才是娃哈哈这场权力游戏里真正的王者。
这回,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三个“美国籍”私生子把宗馥莉告上法庭,背后是小三杜建英;被告宗馥莉则是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的独生女,背后站着正室施幼珍。这场官司一打,仿佛全国都自动切换“正室滤镜”,纷纷为宗馥莉和施幼珍加油。
有人说,杜建英这场仗,从一开始就输了。表面看是宗馥莉手段高,实际上是施幼珍几十年铺垫,才让对方“无从下手”。这女人隐忍到什么程度?
施幼珍,16岁杭州八中毕业,直接被下放黑龙江雁窝岛。城市乖乖女,硬生生在农村割麦养猪。别人哭天抢地,她愣是当上了畜牧排副排长。1978年回城,30岁,没急着结婚,继续在商业系统上班。两年后,经人介绍,认识了比自己大4岁的宗庆后——当时老光棍一个。俩人一拍即合,31岁的她嫁给36岁的他。
婚后两年,宗馥莉出生。这孩子,是宗庆后“老来得子”,疼得不行。可你看施幼珍,面对丈夫创业、全家挤办公室,她一句抱怨没有。政府分房,宗庆后把三居室让给技术骨干,施幼珍只说一句:“男人没气度干不成大事。”
创业初期,施幼珍白天上班,晚上帮丈夫理账,孩子也是她照顾。累到晕倒在车间,依旧不声张。孩子成长叛逆期,她全力陪伴,采访视频里8岁的宗馥莉自己剥虾吃,爸爸几乎没出现在生活里。那时候,宗庆后和杜建英早有了“地下情”,私生子都两岁了。
施幼珍知不知道?女人的直觉、天天在公司,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可她选择了沉默。她没把这些烂事告诉年幼的女儿,她明白,快乐的童年才是孩子一生的底色。
她把所有怨气咽进肚子,心平气和地接受“小三上位”。不是没情绪,是太懂得权衡利弊。她说过一句话,字字扎心——
“他已经不是我们家的某个成员,而是属于娃哈哈。”
表面是说宗庆后拼事业,实际上,早就把宗庆后“抽离”出家庭,冷静旁观。她能理解丈夫“缺爱”的成因,看透他从小被忽略、“补偿式”出轨,可怜他、包容他,但绝不再把全部情感押在这人身上。
施幼珍的厉害,不在于哭闹,而在于“懂得”。她像鲍叔牙懂管仲那样,看透宗庆后一切。管仲打仗从不冲锋陷阵,旁人骂他怕死,鲍叔牙却说他是为母亲留命。管仲感动得泪流满面。宗庆后也是,听记者播放施幼珍这段采访,直接双眼含泪,潸然泪下。
这种“懂得”,才是一个男人最放不下的软肋。你可以没爱情,但你不能没有一个“知己”。杜建英有学历、有能力,能帮宗庆后搞定生意、谈判、外语,但她始终是“见不得光”的女人。她以为多生几个孩子——甚至生了男孩——就能无可替代,却忽略了真正的无可替代,从来不是那些显性的筹码,而是“无声”的底气和情分。
最狠的女人,往往不动声色。施幼珍一早就明白,宗庆后属于娃哈哈,属于利益。她把这套“男人世界观”告诉了宗馥莉。你看宗馥莉回国后,父女俩打造的“爱妻宠女”人设,把宗庆后的私生活和娃哈哈捆在一起,私生子和小三永远只能躲在阴影里。杜建英想“见光”,根本没有机会。
等到宗庆后死后,整个家业和人设,已经牢牢掌握在施幼珍和宗馥莉手里。杜建英三次“错过争取节点”,到最后为信托基金跳出来,舆论早已一边倒。网友都在说,“正室滤镜”护体,连国籍都成了加分项。
最狠的是,宗庆后葬礼那天,施幼珍直接缺席。全网炸锅,但真正明白的人都懂,这才叫“王者风范”——淡定、冷静、拿得起放得下。
施幼珍不是不痛,她只是把所有刀枪都磨在心里。她能忍最难忍的委屈,也能狠下心来布局几十年。她明白什么是“利益为先”,也明白什么是“情感收放”。她能对丈夫的背叛一笑了之,也能对女儿的未来全力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