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成了时代的象征。从“金花牌”肥皂到“金花”茶厂,再到大理白族妇女被亲切称作“金花阿鹏”,云南地区以“金花”命名的品牌和符号层出不穷。杨丽坤所饰演的金花突破了那个时代电影角色的刻板印象,打破了“高大全”的传统形象,她塑造的金花,既坚韧如劳作妇女,又娇憨如少女。这种自然而真实的表演风格,不仅让她的角色生动起来,更为中国电影表演艺术注入了新鲜活力。
然而,这部耗资巨大、堪称艺术精品的电影,在未公映之前便遭遇了严厉的批评。杨丽坤因为“宣扬资产阶级恋爱观”而成为批斗对象,她白天在片场接受“思想教育”,夜晚则被关进地下室进行折磨。1966年“文革”爆发后,她被贴上“黑线人物”的标签,在昆明的长坡精神病院遭遇了极端虐待:被强迫下跪、被银针乱刺、甚至在冰冷的木凳上度过长夜。1970年,病情加重后,她被转送到湖南郴州的精神病院。此时,她的体重急剧上升,面容日渐憔悴,和银幕上的美丽形象截然不同。银幕上的观众为她的绝美形象心生怜悯,却无人知晓,银幕上的女星早已病入膏肓。她凭借该片获得了西班牙桑坦德第三届国际音乐舞蹈电影节的最佳舞蹈片奖与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的故事片纪念奖,但此时的她,已无法亲自领奖。
她的离世并未抹去她的艺术光芒。丈夫唐凤楼在云南创办了“普洱杨丽坤茶业有限公司”,将妻子的名字注册成商标,并将普洱茶销往海外。所有收益被用来修复杨丽坤的故居。她的大儿子唐琰则在北京舞蹈学院担任教师,编导的彝族舞剧《阿诗玛新传》屡获国际奖项。而她的小儿子唐韬则在昆明开设了非遗工作室,专门复原母亲电影中的彝族服饰,并与高校合作开设“阿诗玛文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