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之王单口季2》第一赛段已落下帷幕,整体来看,今年的新人实力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最终进入决赛圈的八位选手,表现可以说喜忧参半。
叨姐最为欣赏的选手是陈鸣飞,原因在于我对擅长文字功底的选手毫无抵抗力。这个赛段共有39位选手顺利晋级,名单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滑动到文末细看。
先说说漆漆,她的段子内容虽然不算新鲜——依然是围绕普通女孩如何自洽、重拾自信展开——但文本与表演完美融合,逗得现场观众忍俊不禁。比如她吐槽影视剧里那位永远没人关心的胖闺蜜,虽是老套桥段,但她那句“我们不是闺蜜吗?你美白不叫我?学化妆不叫我?吃饭你倒是叫我了,而且你还不吃”的话,真是笑点满满。
漆漆这位选手,绝对是“人见人爱”型,无论长相还是表演风格,都让人忍不住喜欢。
接下来是小海,她讲述了自己在一家只有三个人的奇葩小公司的奇遇。题材新颖,对没在类似小公司工作的观众来说颇具新鲜感,经历过的人则会会心一笑。虽然“弄一下”这一点撞梗了隔壁赛文,但整体还是非常精彩。特别是老板让她写“自愿降薪协议”,转兼职后仍不允许她兼职做其他工作的那段,简直魔幻现实。
不过,小海的表演风格在这个舞台稍显吃亏,尤其她的表演紧跟漆漆之后,观众情绪难以迅速切换,票数自然不理想。
至于陈鸣飞,他是典型的文本型脱口秀演员,我对他的喜爱不言而喻。小伙子外表书呆子气质明显,脑子却异常灵活,稿子写得相当精妙。这次他的梗点密集,结构严谨,思考深刻。比如用“勾践”这个意象,妙趣横生。他调侃道:“大家觉得卧薪尝胆励志,是因为勾践成功了。可要是他尝了三年胆,结果被夫差灭国,那他就是个沉迷尝胆导致亡国的变态。”
他还提到如今写小说都开始用AI,形象地比喻成“勾践尝了三年胆,结果夫差被别人灭了国”。不仅前后呼应,且比喻精准。虽然他大学二年级,脱口秀时间不长,但节奏掌握得非常好,比如“沉迷尝胆”那处停顿极为巧妙。起初觉得他风格平淡,不及漆漆活跃气氛,没想到最终票数却超过了她。
说到史妍,虽然她这次表情和语气没上一季那么阴森,但内容反而更“阴森”。叨姐不是纯女性主义者,但她谈上节育环那段,叨姐都听不下去。史妍试图用男性视角的笑话让这话题轻松化,仿佛上环赋予女性自由,但现实是,节育环对女性身体有损害,且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自由。
如果真那么好,为什么不让她老公去结扎?那对她老公才更自由,外遇都不用担心“搞出人命”,也不会有人带球逼宫。史妍要是多讲些科普内容,我还能点赞,但她把上环娱乐化、神圣化,完全不提弊端,转头又扯到是否生二胎三胎,让人摸不着头脑。整段让男人难共情,女人也很难感同身受,实属失败。
大老王则专注职场话题,有几段挺幽默。比如他对“打卡”的吐槽:“人到了公司没打卡不算到,人没到公司打卡算到,这怎么定义‘存在’?”还有“不打卡更神奇,你不知道啥时下班,不下班也就没法界定加班。忙了一天等于没来。”他吐槽企业后,还自曝自己早已不上班,才能说这些话,颇有底气。
我觉得大老王内容不错,不算顶级,但至少中上。遗憾的是,他情绪波动大,越讲越紧张,可能中途忘词或卡壳,差点没讲完,挺可惜。
张踩铃讲的是自己作为网红身份,靠老公和孩子的段子吸粉。随着老公变得不奇葩,混血儿子也开始说英语,反而迷失了方向。这个困惑很真实。文本尚可,也有犀利吐槽短视频行业“短视频的核心就是短视”的金句。整体有笑点,但叨姐对她预期较高,笑点密度和力度还有提升空间。
段小川这段感觉刻意迎合当下流行话题,选点却不理想。有个疑问,北京当老师收入真那么低吗?即使比不上国企,也不至于太差吧。他说爸爸是排名靠后的高中老师,工作稳定但收入不如老婆,被他称作“啃老婆”,三十年没换工作去更好学校,赚钱少叫躺平不努力,观点实在偏颇。排名靠后的高中也需要认真教师,只要用心教学,依然值得尊敬。
他还感谢妈妈在北京买了房,给自己遮风挡雨,隐含妈妈会赚钱。但如果妈妈也是普通老师买不起房,他会不会也嘲笑妈妈“躺平”?叨姐不是想替他爸爸说话,毕竟被称“儿子”肯定有原因,只是选点不妥。如果他多说说爸爸在家怎么“儿子”,听起来会舒服些。
庞颖这一段真让人乏味,像辩论选手转行脱口秀的“拜山帖”。内容老套,婚姻和职场话题没新意,最关键是没笑点。虽然文本里有零星笑料,但她表演一本正经,语气节奏不对,包袱都没抖响。作为新人可以理解,但以脱口秀演员标准看,这段不合格。居然还能拿到160票,也多亏现场观众给《奇葩说》面子。
第一赛段结束,比较开心的是戴为和小海被团队“金牌捞回”,这两位选手风格鲜明。此外,月明与大老王同为158票,也一同晋级,使原本36个晋级名额增至39个,令人欣慰。
晋级名单详见文末,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去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