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对年轻演员于适的“点名”,这位曾备受争议的演员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从一个普通大学生到如今的顶流明星,于适的迅速崛起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争议。每一次他事业的高峰,似乎总有一波不小的舆论风波。
在大学期间,于适因其出众的外貌拍摄了一支篮球广告,这一广告意外引起了《封神三部曲》选角团队的注意,随之他开始了正式的演艺生涯。很快,他凭借在《封神三部曲》中的精湛表现,荣获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新人演员奖,开启了自己的演艺征途。
然而,随着名气的暴涨,舆论的压力随之而来。最初的风波,源自他与知名女星张雨绮的恋情曝光。这段“身份悬殊”的恋情成为了外界的热议焦点,公众纷纷猜测这段关系是否只是“资源互换”,这也成为了他背负的首个“罪名”。紧接着,张雨绮在某脱口秀节目中所说的似乎有意为他加上的“情感不忠”的标签,使得外界的猜测愈加深入。
若这尚算是无凭无据的捕风捉影,接下来与化妆师曹赢心亲密关系的过往视频,则如同一把火,一下子点燃了整个舆论的烈焰。六年旧情的曝光,使得公众迅速将他的私生活置于放大镜下,拼凑着时间线来揭示他的一切。最为致命的指控是关于他事业背后不为人知的交易——“同时交往五名富婆”的谣言,如病毒般在网络上扩散,暗示于适的成功并非源自努力与才华,而是隐藏的某种不正当交换。
这些恶意言论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尽管他随后通过公开声明澄清,但对许多人来说,事情的真相似乎已无可挽回,甚至有传言称电影《镖人》因他而被迫停工,这种消息无形中成了舆论对他审判的“证据”,他被贴上了“依靠裙带关系上位”的负面标签。
然而,在舆论的审判下,于适并非沉默的被告。他并没有选择息事宁人,反而在长期的沉默与无效的辩解后,做出了最为直接且坚决的反击——战斗。2024年,于适工作室正式对10个散播谣言的自媒体账号提起诉讼,宣告了他由被动辩解转向主动进攻的战斗姿态。
他最终迎来了与“Disco雨”这一恶意用户的决战。此人通过拼接与编造,于适的未成年隐私,长时间进行网络暴力,几乎将他的个人形象摧毁殆尽。这种行为已经突破了娱乐八卦的边界,触及到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他采取了全方位的反击战术,先是在公开直播中与质疑者对峙,明确回应所有的指责,毫不回避地表示:“我所有的机会,都是通过一次次试镜,凭实力拿到的。”然后,进一步展开“法律战”,正式提起诉讼,要求删除侵权内容,公开道歉,并要求民事赔偿。
这一系列行动也得到了前女友曹赢心的力挺,她公开声明:“交往期间,他并未不忠。”她的证言与法律武器的双重保障,为他筑起了坚实的防线。这一波强有力的反击,不仅让外界看到了一个明星面对舆论压力时的勇气,也清楚地传递出了一个信号: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你可以不喜欢我,但不能捏造事实来毁灭我。
当法律的回应与舆论的裁定逐渐明朗后,于适最终还是将焦点回归到作品上。他从不断贴上的负面标签中挣脱出来,向观众呈现了他的另一面——他并非一个因机遇而登上巅峰的幸运儿。相反,他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经过严格训练,才站稳了脚跟。
《封神三部曲》的爆红为他赢得了第37届百花奖最佳新人奖,作为行业内的认可,这为他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之后,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姬发”这一角色的光环下,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从“身体技艺”到“表演技巧”,他不断塑造自己的形象与能力。
鲜为人知的是,他的骑射技能远超电影中展示的花架子,曾获得全国骑射锦标赛季军,并被任命为中国骑射运动中心副主任。于适本人也表示,骑射时的专注与投入,与演技中的角色融入在内核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份对专业的热忱与思考,展现了他作为演员的深度与广度。
在选择戏路上,他也勇于冒险,出演了文艺气息浓郁的电影《我的阿勒泰》,这部作品虽然风险不小,但也清晰地传递了他作为演员不愿仅仅做流量明星,而是追求艺术的决心。
他的同行黄轩在合作《蛟龙行动》时评价他:“演技好,做人也真实。”来自同行实力派演员的认可是对他不断努力的肯定。而在2023-2024年度中国电影大数据评选中,他也凭借卓越表现,获得了“年度影响力青年演员”这一荣誉。
最终,官方对他的认可为这场持久的舆论风波画上了句号。将他主演的电影《蛟龙行动》称为“用心之制作的主旋律作品”,并特别发布了他在黄河边高歌《保卫黄河》的视频。这一系列的肯定,帮助他从舆论泥潭中脱身,重新回到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回顾于适的经历,仿佛是一则现代寓言。他从互联网的恶意中跌入深渊,又凭借坚韧与专业逐渐走出困境。他的成长之路,是从“被定义”到“自我定义”的转变,是一个演员从舆论审判到个人抗争,再到最终站稳脚跟的过程。
最终,对他的评价“真实”一词,不仅意味着他未曾因争议而放弃自己的初心,也代表着他在误解、攻击和审判中,依然勇敢选择以作品为发声平台,用行动与法律捍卫自我。这一切,才是最有力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