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踩头”这个场面,当时谁看了不直呼离谱?吴姍儒在《小姐不熙娣》节目里,穿着细高跟鞋,当场抓起刘宇宁的头像照片甩到地上,又狠狠碾了两下。这个画面被网友做成动图,在网络上疯传,骂声直接冲上热搜。
有人说她在主持节目,怎么像撒泼一样?有人说这是节目效果,可观众不买账,骂声一波接一波。节目组急得连夜发声明,把锅甩给后期剪辑,可谁都知道这不是剪辑的问题,镜头拍得清清楚楚。
吴姍儒其实是临时顶上的救火队员。原主持小S因为姐姐大S在2月猝逝,请假半年,节目组急着找人代班,就找来了吴宗宪的女儿吴姍儒。刚接手时,收视率还不错,节目保持了热度。可广告商却很直接,某美妆品牌负责人吐槽:“我们投的是小S的毒舌风格,换人后效果差太多。”广告主不满意,节目收入下滑,从每周5集硬生生砍到4集。节目组压力大,吴姍儒压力更大。
就在舆论还没完全散去的时候,《小姐不熙娣》又因为金钟奖报名的事闹出了更大的风波。今年金钟奖10月举办,节目组一开始把小S、派翠克和吴姍儒都报了上去。这消息一出,外界炸了锅。有人说吴姍儒这才主持几个月,怎么也能报名?有媒体曝出小S听了消息很不高兴,还质疑:“这节目是我和大S的心血,凭什么她也能报?”后来节目总监B2公开澄清,只会报小S和派翠克,不会报吴姍儒,似乎在打消争议。
吴宗宪在节目中也不拐弯抹角,说吴姍儒代班时间短,根本不够格入围金钟奖。他的话直接点破了问题:这个节目本来就是小S的地盘。吴姍儒顶多是临时帮忙,想和小S同台竞争奖项,不现实。这个观点和外界普遍的认知不谋而合。
小S的状态让人惊讶。姐姐去世后,她消失了半年,大家以为她会一直沉寂。可最近她参加女儿的画展,还带全家去悉尼度假,看不出一点颓势。多家媒体爆料,小S团队早就盯上了金钟奖这个节点。金钟奖10月举办,恰好是大S去世半年,现场少不了缅怀环节。小S回归主持,结合纪念姐姐的氛围,这个舞台意义非同寻常。
吴姍儒在风口浪尖上时,代班主持的争议越来越大。踩刘宇宁照片的事件,广告商的冷淡态度,金钟奖报名的纷争,一环扣一环。节目组一边想维持话题热度,一边又要顾及核心主持人的利益平衡。吴姍儒的处境尴尬,她的努力和成绩被舆论掩盖,代班几个月收视虽稳,但广告和市场反馈不给力。
7月下旬,有媒体爆料吴姍儒在确认小S10月复出后,有意辞去代班主持。这时外界猜测不断,有人说她是被迫让位,有人说她是自愿退出以避嫌。节目团队内部也传过调整人选的消息,但总监B2表示,目前没有明确讨论要她离开,只是考虑节目内容会加入更多外景拍摄。
《小姐不熙娣》本身话题就多。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靠小S犀利的主持风格撑场。广告主投的是小S,观众看的是小S。吴姍儒虽有自己风格,但观众还是觉得差了点火候。节目品牌和主持人高度绑定,换人之后,无论如何都很难复制原来的效果。
大S的离世让小S整整停工半年。这个节目,是她与姐姐最后的情感连接。她在社交平台上写过:“我要好好照顾妈妈……你应该会说我都几岁了,还不会照顾妈妈?”这种话让人看出她调整心情,准备重新出发。她团队把金钟奖当作复出的舞台,也把纪念姐姐的意义融入其中。节目组、广告主、观众都在等她回来。
吴姍儒顶了半年班,最终还是选择退出。《小姐不熙娣》自开播以来,就与小S紧密相连,节目的灵魂和标志性风格都源于她。吴姍儒作为临时主持,虽然努力维持节目的节奏,但观众和广告商心中始终认为,她只是一个过渡期的替代者。吴宗宪看得很清楚,他直言女儿只是帮忙,不该与小S抢风头。
这句话既是事实,也揭示了娱乐圈现实的一面。整个事件像一出环环相扣的连续剧:踩照事件是戏剧性的开端,引发网友和媒体的持续热议;广告收入的下滑是中段的危机,让节目组承受巨大压力;金钟奖报名风波成为高潮,各种舆论交织,小S团队动作频频;而最终,小S在金钟奖前强势回归,成为完美的收尾。
节目组的安排显得格外巧妙。金钟奖在10月举办,恰逢大S离世半年,缅怀环节必不可少,小S的回归更增添了情感和话题。此时吴姍儒的退出,不仅避免了争议,也为节目制造了额外的关注度。
观众看似在追综艺,实际上目睹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局:有人退场,有人登场,每个角色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小姐不熙娣》重新进入观众视线,话题、收视、情感三方面齐聚,这场娱乐圈的戏比节目本身还要精彩。
娱乐圈就是这样,名利场上每一步都带着算计。观众看节目,还要理清主持人之间的家族关系和利益纠葛。《小姐不熙娣》这几个月的风波,让人看得比节目本身还精彩。踩照片、广告下滑、报名风波、请辞退出,每一环都牵动舆论。
金钟奖的舞台上,将会有怎样的表演,大家都心知肚明。幕后的一切早已铺好路,表面是主持人更替,实际上是节目、奖项、话题、商业的多重博弈。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演完了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