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起:一个坚守艺术初心的演员,直到最后一刻
1955年9月8日,樊志起出生在北京。那时的北京,还保留着四合院的旧式风貌,生活简单,艺术氛围浓厚。从小对艺术充满兴趣的他,家人并没有反对,而是支持他追求自己的梦想。尽管他曾试图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艺术院校,但都未能如愿。他甚至投递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等文艺团体,结果也都没能被选中。
在此之后,樊志起决定转行谋生,开设舞蹈班,教人跳舞,还在乐队里担任鼓手,赚取生活费用。这些工作让他依然保持着与艺术的联系,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到了1983年,28岁的樊志起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朋友推荐他去试镜央视的短剧《无名的花》,他毫不犹豫地报名,最终拿到了主角。这部剧为他打开了进入演艺圈的大门,导演认为他有潜力,并推荐他参与了其他剧组的拍摄。由此,他开始一步步接拍电视剧,逐渐在演艺界站稳了脚跟。
樊志起外形端正,适合扮演正派的中年人物,尤其在历史剧中常常担任重要角色。1989年,他在《庄妃轶事》中饰演了多尔衮一角,这一角色让他获得了第二届“东北风”杯最佳男配角奖。虽然奖项是对他演技的认可,但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剧成功地塑造了多尔衮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1年,央视拍摄了为纪念岳飞遇害850周年的历史剧《满江红》,樊志起在剧中饰演了岳飞一角。该剧的影响力广泛,至今仍有不少观众在观看。他对岳飞刚正不阿的形象刻画得让人信服。1992年至1993年间,他参演了经典剧作《三国演义》,在其中扮演蜀汉将军姜维。这个角色堪称他最为人熟知的一部作品,姜维的忠诚与悲壮通过樊志起的演绎展现得淋漓尽致,深得观众喜爱。
此后的几年里,樊志起参演了多部历史剧,逐渐成为中国电视剧领域的实力派演员。1994年,他在《昌晋源票号》中饰演了关键角色,并帮助该剧获得了第15届中国电视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1995年,他参演了《黄齐生与王若飞》,扮演王若飞一角,剧集还获得了第四届“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
进入2000年后,樊志起的作品越来越多。2001年,他在《不惑之年》中饰演刘树生,帮助该剧获得了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连续剧奖。2002年,他与吴刚合作出演了《祥符春秋》,演绎石俊卿。2003年,这部剧也获得了第23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2004年,樊志起接连出演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中的刘熙与《强渡嘉陵江》中的徐向前。2005年,他参演了《争霸传奇》中的吴子胥,与陈坤、马德钟同台演出。
从2006年起,樊志起在电视剧中的表现更为亮眼。他与林心如共同出演了《大理公主》,扮演段沐海;同年,还出演了《罪之缘》中的陶景文。2007年,他在赵宝刚导演的《夜幕下的哈尔滨》中饰演卢运启,并与沙溢有了精彩对手戏。2008年,他与杨立新共同出演了《漕运码头》中的徐良年,同时他还参演了电影《遥远的诺邓》中的黄乃吉。该电影获得了2010年第15届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叙事电影奖。2009年,樊志起还参演了电视剧《内线》中的张驰,导演为尤小刚。与此同时,他还出演了电影《秀水街》中的李大民,并在《西游记》中饰演太上老君。
尽管樊志起并未受过正规表演学校的训练,但他凭借自学和长期的演艺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他拍戏非常认真,每次拍完戏后,他都会反复研读剧本,深入琢磨角色的每个细节。对待年轻演员,樊志起总是耐心指导,从不摆架子,乐于与他们共同探讨如何演好一个角色。他一直认为,演员的地位不重要,只有将角色演绎到位,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
2010年初,樊志起在个人博客上透露自己身体状况不佳,表示需要休息几天,但并未详细说明。他当时已经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每天服用大量止痛药来缓解剧痛,但依然坚持工作,并未让剧组知道自己正在与病魔作斗争。尽管他曾因病请过假,但因与导演尤小刚的意见不合,最终还是继续拍摄。拍完戏后,他回到家中,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55岁。为了不打扰工作,樊志起的家属没有立刻公开他的死讯,直到十月,导演尤小刚才在公开场合证实了这一消息,令观众震惊不已。
樊志起的一生并未大红大紫,但他所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从未考入表演学校,而是凭借自己的坚持与努力,通过自学走上了演艺道路。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选择了完成自己最后一部作品,这种敬业精神令人动容。病痛折磨着他的身体,但他选择用最后的力气站在戏台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离世让粉丝们震惊,半年后,他们才纷纷回顾起他的经典作品,缅怀这位用生命诠释艺术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