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剧市场如今真的是岌岌可危!观众到底想看什么?如果再不改进,恐怕短剧就要抢走一席之地了。如今的观众并不想看那些虚假的“郎才女貌”,而是渴望看到真实的情感、细腻的爱恨情仇。短剧虽然制作和演技可能比不上长剧,但它们却能展现出那种“活人感”。而很多长剧无论在剧情还是演技上,都带有一层假面感,哪怕它们再精致宏大,依旧让人觉得有点“雕塑化”了。到底是什么让长剧市场陷入了5大陷阱呢?赶紧来看看吧!
**陷阱1:角色的真实感缺失**
长剧里的角色设置往往都很不接地气。男主无论多大年纪,身世多尊贵,照样是“处子”之身。编剧还特地强调,男主没有小妾,流连风月场所也从不留宿。这种双洁设定,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要知道,古代的二婚是很普遍的!比如《梦华录》中的人设,一个青楼女子待了那么多年,另一个年近三十,还是“双洁”的设定,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陷阱2:爱情设定过于突然**
几乎每部长剧的男女主角都在死命地“爱”。没有对方,简直是活不下去的节奏。可是,他们究竟是如何相爱的呢?为什么对方能够吸引自己?这些问题,常常被硬生生地用“一见钟情”或者一次“意外事件”来解释。两人见面几次就开始不顾一切地爱了,连性命都能交出去,这种设定简直就是恋爱脑。其实,观众更希望看到两人感情的发展过程。刘宇宁的《折腰》和《书卷一梦》之所以口碑好,就是因为细腻地展现了角色之间的爱情脉络。
**陷阱3:角色缺乏力量感**
很多长剧的角色缺少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力量感,虽然嘴巴上喊得震天响,但实际行动少之又少。比如在古偶剧中,即使是大女主,她也经常被爱情牵绊,真正在事业上独立自主的反而不多见。近年来,《星汉灿烂》和《与凤行》才真正做到了角色的深度展现,能够让观众与角色产生强烈的共鸣。
**陷阱4:演员的局限性**
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天赋,但有些演员适合的角色范围较窄。比如王宝强,虽说是天才演员,但他确实不适合拍偶像剧。身高、外形、气质等都直接影响着演员的职业道路。许多演员为了确保口碑好,选择稳扎稳打,之后就一再出演同类型的角色,虽然不会错,但久而久之,观众也会感到厌倦。比如雷佳音,演技不错,但总是演那几种角色,渐渐就有些同质化了。
**陷阱5:平台的商业模式**
如今平台的运作模式真是让人捧腹。平台养着一群“太子公主”,然后请来头部演员背剧,赚取收视率。演员虽然片酬高,但营销费用常常需要自己掏腰包。如果实在不行,还要拼命做云包场,连带剧方也压力山大。等这些“太子公主”火了,平台又要带着一批新演员出道,这样的商业模式压榨了所有人的利益。平台像外卖公司一样,只顾赚钱,外卖员、商家、食客都参与其中,却自己一分风险也不承担。结果就是剧方赚不到钱,演员赔不起,观众也只能吃“预制菜”了,成本降低,质量也差了。
短剧现在反倒显得更直接,拍出来就上线,虽然没有太多利润,但也不需要那么多花哨的营销。而且,短剧拍摄压力大,制作人员拼尽全力,但投资短剧的风险也不小,能赚钱的也不过是少数。最大的难题在于缺乏优秀的编剧和导演,但一旦长剧市场衰退,这些有才华的人才很可能会流向短剧,到那时,短剧或许会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