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霍州北京7月25日电 近日,《参考消息》发布了一篇名为《上合电影节蕴藏民心相通“密码”》的文章。内容如下:
在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期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首次合拍的电影《音乐家》在重庆影院隆重亮相。影片讲述了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被困阿拉木图的艰难岁月。他在这片异乡土地上得到了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的无私帮助,两位音乐家在困境中依然展现出非凡的创作才华,他们通过音乐共同激发起反法西斯斗争的力量。影片中展现的战争残酷与冼星海的困境,以及两位音乐家的深厚情谊,感动了无数观众,令许多人潸然泪下。
今年恰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经过7年的空档期,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终于再次回到中国,重庆市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多名电影人,共同探讨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新机遇。上合组织成立20多年来,各成员国在科技、教育、艺术、卫生、旅游等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与交流,民心相通的力量愈发深厚,合作成果更加丰硕。
影片《音乐家》作为中哈两国合作的产物,向观众呈现了无国界的情感与文化共鸣。影片中,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与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守望相助,谱写了一段跨越民族和历史的传奇。中国演员胡军在片中饰演冼星海,他感慨道,《音乐家》已经在哈萨克斯坦的六大电视台播出,许多哈萨克斯坦观众为两国的深厚友谊感到自豪。
作为电影节期间的亮点之一,《音乐家》以及《追春天》、《空战》等28部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优秀电影在重庆的集中展映,吸引了大量影迷的关注。“通过电影的镜头,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精髓,推动民心相通。”沈健表示,“合拍电影是一种有力的文化桥梁,能够加深两国对彼此的文化理解。”
电影,不仅仅是娱乐,它是一种跨越国界的共通“语言”。中国演员章子怡在本届电影节期间担任形象大使时表示,电影可以突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通过真情实感和深刻的故事,在光影交织中传递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导演阿尤布·沙霍比丁诺夫也表示,无论身处何地,人类对于爱、美、善的追求始终是一样的。
本届电影节不仅是电影艺术的盛宴,更是科技赋能的展示平台。电影科技的进步为上合组织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展览现场,40多家中国电影科技公司展示了前沿的数字技术,包括虚拟拍摄、AI、动作捕捉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驻足体验。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德拉·萨拉娜就表示,虚拟拍摄技术深深吸引了她,未来希望能深入了解这一领域。
电影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让电影制作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在重庆永川的科技片场,采用先进技术拍摄的电影,不仅节省了拍摄成本,还能创造出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该片场的虚拟拍摄棚,已成为中国电影科技发展的一个亮眼名片,吸引了来自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电影人前来交流学习。
通过本届电影节,永川已成为全球电影科技领域的新兴中心。科技片场的运作也让许多电影人对未来的合作充满期待。哈萨克斯坦国家电影支持中心的科扎赫梅托娃表示,虚拟现实技术将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电影人也纷纷表示,希望借此机会与中国加强合作,分享电影技术,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
电影节的闭幕式上,金山茶奖揭晓。《三大队》和《空战》分别获得最佳影片奖,蒙古影片《父亲》的导演获得最佳导演奖。获奖作品的背后,是上合组织国家间持续深化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未来,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电影合作将继续拓展,人才和技术将成为重要的关键词。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提议成立“上合组织国家电影制片人协会联盟”,以进一步加强电影领域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资源共享。协会计划在今年10至11月期间,邀请各成员国的优秀导演和制片人来到中国进行深度交流,为推动全球电影产业的合作与发展贡献智慧。
通过电影这个平台,各国不仅能在艺术创作上共谱华章,也将在经济、旅游等领域实现更加广泛的合作,谱写更加精彩的国际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