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以法之名》的大结局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回顾这部剧的结尾,不禁让人感到一阵唏嘘。最后,万海、谢鸿飞先后死去,王彧被杀,洪亮差点被熊磊追杀致死,而秦锋则为救洪亮而英勇牺牲,最终死于洗煤厂。然而,尽管秦锋失去了生命,但他帮助洪亮最终捉住了熊磊,为洪亮提供了关键的证据,同时也为后续揭露黑恶势力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虽然过程充满曲折,洪亮等人最终能够将黑恶势力连同保护伞一并绳之以法,破网打伞,但其中的成功充满了侥幸与意外。
为何说这最终的结局充满了侥幸呢?原因十分简单:尽管万海案揭开了部分真相,但实际上,这一案件根本不足以撼动禹天成和江旭东这样的核心人物。即便揭示了万海等人的罪行,也只能让陈胜龙、熊磊等人落网,禹天成依然不可能被触及。至于江旭东,虽然复查131案件的可能性存在,但那样的机会极其渺茫。更糟的是,孙飞根本无法开口,他若说出真相只会带来死路一条。万海曾差点透露出当年的真相,但最终却在监狱中被毒死。至于谢鸿飞,这个贪生怕死的男人最终选择了自杀,临死前提到了江旭东,多半是因为家人的威胁。然而,即便洪亮等人极力调查,最终也无法揭开背后的黑幕。
令人没想到的是,陈胜龙早在最初便开始了录音,凭借这些录音,他为最后的反转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证据。尤其是这些录音中包含了江远的车祸案件内容、131案件的关键谈话以及江旭东与禹天成的分裂对话。更加出人意料的是,陈胜龙与禹天成决裂,并将这些录音“送”到了洪亮面前,这一举动为最终揭露真相提供了决定性帮助。江旭东和禹天成无论如何都无法再逃脱法律的制裁,即便禹天成是否还有其他罪行无法确定,但最终的判决还是给了他死刑,这也算是一个公正的结局。
然而,陈胜龙为何要录音呢?从录音的内容来看,十五年前江远的车祸案件早已埋下伏笔,而131案件的种种幕后谈话也在其中。更令人疑惑的是,陈胜龙为何早早就开始防备禹天成?尽管当年他曾毫不犹豫地为禹天成顶罪,展现了极大的忠诚,但如今,他却做出如此出人意料的举动,甚至显现出对禹天成的深深防备,似乎早已开始计算着禹天成的一切。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真相扑朔迷离。
陈胜龙的行为并非无缘无故。回溯到他的童年经历,一切的起因或许在于一次烤肉店事件。那时,陈胜龙被无辜冤枉偷吃烤肉,并因此遭到暴打,而当时的禹天成以为自己是在救他,替他出了钱,还请他吃了烤肉,却未曾意识到陈胜龙其实是被冤枉的。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陈胜龙的内心,导致他变得扭曲,并最终形成了对禹天成深深的不信任。为了防止自己再次被冤枉,他开始了录音,而这也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始终不敢放松警惕。
严格来说,陈胜龙的录音是禹天成对他不信任的结果。禹天成对陈胜龙始终心存疑虑,认为他曾是当年的小偷,而这种不信任无疑加深了陈胜龙内心的怨恨。而且,陈胜龙对江远的死也一直耿耿于怀,所有这些不满最终积压成了他与禹天成翻脸的导火索。
从某种程度上讲,陈胜龙的录音为专案组提供了决定性证据,若非他早早开始录音,专案组根本不可能找到能够证明禹天成和江旭东罪行的关键证据。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循环——二十多年前,禹天成的不信任,导致了陈胜龙被冤枉,从而产生了录音的习惯,最终,这个“回旋镖”准确无误地击中了二十多年后的一切。对于禹天成来说,他直到死都无法理解为何陈胜龙始终对他充满警惕,始终在录音,甚至不惜为了证明自己而背离他。
更为遗憾的是,陈胜龙并没有机会接触到兰景茗等人,否则,他恐怕又会录下兰景茗的声音,这样一来,兰景茗的结局恐怕不仅仅是被解除东平市政法委书记职务那么简单,极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从某种意义上讲,陈胜龙的角色比专案组更为重要。若没有他,专案组恐怕永远也无法破案,真相也将永远埋藏在历史的尘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