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跑调破音不说,跳舞还经常顺拐,演唱会全程对口型,这样的水平,居然敢放话要在鸟巢开演唱会?观众们都快骂翻了,但她却一边拍着胸脯喊着“梦想”。更离谱的是,她的业务能力居然还能吸引一大波粉丝!这股勇气到底是从哪儿来的?是虚高的播放量,还是如今舞台标准已经下降到这种程度?
最近,网络上最“火”的歌手无疑是那艺娜。她不仅演唱会场场爆满,连各大圈子的“太太”们也忙着为她二创、P图。但说到她的舞台表现,真的是不敢恭维。多场演出下来,她的肢体动作总是显得僵硬,协调性差,跳舞时经常是同手同脚,动作像机器人一样卡顿。而她的假唱问题更是实锤。在杭州的演唱会上,唱到《苹果香》时,音响突然播放出一段童声录音。现场不少观众都懵了,但她却依旧熟练地对着空气做口型。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被“抓包”了,过去的演出视频里,她的口型和歌声经常对不上,动作和节奏完全脱节。
至于说她想挑战鸟巢,鸟巢可是国家体育场,想要在这里举办演唱会,不仅需要国民级的知名度,还得有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像张杰、林俊杰这些歌手,都是经过多年的积淀,才有机会在鸟巢站稳脚跟。更别提运营方会综合考虑票房数据、社交媒体声量、商业赞助等多方面因素。想要登上鸟巢的舞台,简直是“九九八十一道关卡”都得迈过去。
那艺娜喊着要去鸟巢开唱,但她的实力明显与野心不符。即便是在小场地演出时,她也时常出现失误。不说别的,就连最基本的真唱都做不到,竟然妄想挑战鸟巢这种顶级舞台。这种巨大的实力落差,难免让人质疑,她到底从哪来的自信?
其实,从那艺娜的现象可以看出,很多艺人对自己的定位存在严重偏差。在流量时代,一些人凭借话题和人设走红,错误地高估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市场认可度。这样的偏差不仅是个人的盲目,也反映出娱乐圈造星机制的门槛过低。现在,好像不管是谁,只要有资本和平台的强力包装,短期的热度就会不断攀升。
那艺娜最初是以“俄罗斯娜娜”的虚假人设进入公众视野。她通过美颜滤镜将自己“伪装”成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分享俄罗斯生活,甚至卖了不少俄罗斯进口商品。但没多久,她的真实身份被扒出来,原来她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卖的所谓“俄罗斯商品”其实是东北特产。她的“马甲”被扒掉后,平台封号,然而她并没有停下,而是借用丈夫的身份重新注册账号,这次不卖商品了,而是转型为网络歌手。
三年前,她发布了单曲《爱如火》。刚开始这首歌并没有什么水花,但后来在一次PK战中,双方粉丝引发了骂战,舆论发酵后,这首歌也随着话题一起火了起来。随之,这首歌在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播放量突破50亿,版税收入也突破了亿级,那艺娜也因此开启了全国巡演。
像她这样莫名其妙走红的例子,实在不在少数。比如前段时间陷入舆论风波的网红何秋亊,他凭借颜值类短视频迅速吸粉,和其他网红的PK也频繁引发争议。今年,他举办了个人演唱会,票价还设置得极高,但演唱会内容却是抄袭。甚至在演唱会伴奏中,观众听到过张艺兴、黄子韬、鹿晗等歌手的声音,而一些“还在蹲着”的歌手也被曝光。面对抄袭指控,何秋亊不仅没有道歉,反而觉得自己“没错,很委屈”。
实际上,这种没有什么唱功的网红走红,更多是借着网络流量的“东风”。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让他们迅速获得曝光,播放量和粉丝数看似很可观,但这些流量和专业歌手的行业认可度完全是两个概念。专业歌手经过多年的打磨和作品积累,获得了业内和观众的认可,才有资格站上大型舞台。
然而,那艺娜这类借着洗脑神曲和争议话题走红的网红,在专业能力上明显不足,却因为数据带来的错觉,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这种现象也折射出了流量时代网红经济的泡沫和虚假繁荣。很多平台过度看重数据,忽视了对内容质量和创作者专业素养的考量,导致不少缺乏真才实学的人意外暴富。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行业秩序,也误导了大众的审美。
说到那艺娜想要挑战的“鸟巢”,这可是华语歌坛所有歌手梦寐以求的舞台。能够在鸟巢开演唱会,堪称是歌手事业的里程碑。可如今,似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流量优先于实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最近挑起汪苏泷和张碧晨两家粉丝大战的旺仔小乔,借着短视频平台的作品迅速走红,甚至能与姚晨、韩红等歌手合拍小视频,积累了千万粉丝。但她的演唱会不仅全程蒙面,还因为原创作品较少、票价不合理、忽视原创等问题遭到了质疑,最终也迎来了“高楼塌”般的命运。
所以,随着网红跨界越来越普遍,相关部门和观众应该更加理性,守住底线,避免出现更多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毕竟,当前娱乐圈的发展急需矫正方向,才能避免如今很多人看新剧、电影时跳着看,而一打开《雍正王朝》等经典剧目就百看不厌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