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短剧逐渐成为了推动传统文化复兴的关键力量。在7月22日,北京举办了《墨韵新生》的观影会。这部短剧首次聚焦古画修复,成为该领域的开创之作。由红果短剧与央视频联合出品,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刘天池担任监制,并计划于7月23日通过红果短剧与央视频App正式上线。
《墨韵新生》将视角对准了鲜为人知的古画修复世界,讲述了两位主人公——一位民间匠人、一位正直文官,在技术与理念的碰撞中共同守护国宝的故事。通过他们的努力,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古画修复的魅力与背后的文化传承。在近日举办的《CMG首届中国微短剧盛典》上,这部剧获得了“总台年度期待微短剧”推介。
弘扬传统文化,千年经典在光影中流转
画师是历史的见证者,而修复师则是历史的守护者。改编自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师李屹东的小说《纸上烟云》,《墨韵新生》通过吴墨林和刘定之两位修复师的冲突与合作,再现了古画修复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之路。剧情围绕《千里江山图》的修复展开,巧妙地融合了古书画鉴赏、修复技术、解谜寻宝等元素,推动了文化传承的叙事。
吴墨林与刘定之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修复观点,但他们都对这门技艺充满热爱。不同的身份和立场,促使他们在一次次碰撞中形成了共同的“守护文化”的使命。最终,他们携手合作,共同谱写了一段充满波澜与温情的故事。而这其中最打动人心的,不仅是修复技艺的精湛展示,更是文化传承过程中人与文化、人与人之间那份深厚的情感联结。传统文化因此而充满温度。
新形式,创新传播
《墨韵新生》的创作,不仅通过精湛的修复技艺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还巧妙地结合了轻喜剧的幽默与悬疑元素,让严肃的文化题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导演张恒表示,在拍摄这部剧时,他们不仅追求高质量的呈现效果,更注重每个细节的真实还原,尤其是在传递修复师精神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古画修复作为传统技艺,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而本剧力求为它注入现代感,让更多人了解这一门艺术。
剧中的修复技术也得到了李屹东的亲自指导。尤其是高难度的“火烧法”修复技艺,在剧中得到了生动再现。这种技艺需要通过特殊方法去除古画表面的污渍,使其恢复原有的色彩和质感。李屹东表示,短剧这种新兴形式的传播,让传统文化得到了更为多元的展示,是与时代发展的必然契合。
吸引年轻人,打破时空界限
作为短剧的一部分,剧组还尝试了通过“年轻态”的叙事方法吸引年轻观众。央视频微短剧负责人傅琼表示,年轻观众不仅需要看到技艺的展示,更需要感受到文化传承的责任和情感。通过悬疑探宝和幽默轻喜剧的元素,剧集拉近了历史与当代的距离,让观众在享受剧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老文化的深刻底蕴。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表示,希望通过短剧这一新的传播形式,使传统文化以更生动、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年轻人心中。“文物不只是冰冷的展品,每一件背后都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短剧:传承的桥梁,未来的可能性
随着短剧市场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演员得以通过这一平台展现自己。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刘天池提到,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正日益受到各方关注。只要内容充实且品质高,短剧必将在文化艺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在政策层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对微短剧的创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今年1月,相关部门下发通知,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旨在通过短剧这一新兴形式,创造一批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墨韵新生》正是这一目标的具体体现。
通过这部短剧的传播,传统文化不仅找到了新的表达形式,也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搭建了桥梁。未来,短剧将继续发挥其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