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日报道彭博新闻社网站8月1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好莱坞不会讲故事了》,作者是该社专栏作者吉罗伊德·里迪,编译如下:
北美电影票房高峰期往往鲜见最具原创性的作品。但即便如此,今年好莱坞的表现之差仍然“超越”了以往所有年份。2025年好莱坞大制片厂押注的三大项目分别是20年来的第3部《超人》系列影片、第4部《神奇四侠》系列电影(《神奇四侠:初露锋芒》),以及第6次试图复刻1993年《侏罗纪公园》魔力的续作(《侏罗纪世界:重生》)。今年北美唯一破10亿美元票房的《星际宝贝》真人版,打的同样是千禧世代和Z世代的怀旧牌。2024年北美票房前15名中,竟无一部原创作品。
这进一步表明西方文化似乎已陷入困境:沉湎于青春记忆,却无法孕育新意。相反,在日本这个全球第三大电影市场则全然是另一番景况。在《超人》新片上映一周之后,我已经几乎找不到仍在上映该片的影院,所有影院都已被现象级动画《鬼灭之刃》占据。这部爆款动画片仅用10天时间便斩获了129亿日元(约合8700万美元)票房,有望成为日本影史票房冠军。
与好莱坞不断重复讲述少数几位超级英雄的故事有所不同,日本娱乐产业持续出现新颖创意。日本每年约有300部全新动画剧集问世,其中多数改编自漫画(这是检验市场反响的一种低成本方式),其题材多样性远超单纯的超级英雄类型。从2012年首发的排球题材漫画《排球少年!!》到2006年问世的以中国战国时期为主题的漫画《王者天下》,这些作品的改编电影都曾在票房排行榜上位居前列。
这种现象并非日本独有。在中国,观众将《哪吒2》推上今年全球票房冠军宝座。虽为续作,但其前作2019年才问世,故事根基尚新。可以预见,10年后,当好莱坞仍在反复挖掘超人、蜘蛛侠和蝙蝠侠这些老角色时,中国恐怕早就推出了新的英雄主角。
观众已对这些老套故事渐生厌倦,尤其是在美国之外。然而美国的制片厂依旧无所畏惧:未来数年仍将迎来《超级少女》、两部新的《复仇者联盟》以及2002年以来第9部真人蜘蛛侠影片。《玩具总动员5》和又一部《指环王》前传也已提上日程。
算法确实可能腐蚀我们的文化消费,形成“投喂已知喜好”的恶性循环。但我不认同将怀旧风潮归咎于社会幼稚化、“延长的青春期”或过度网络沉迷这样的观点。
好莱坞的创意枯竭更像是商业运作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制片厂疯狂并购的恶果。派拉蒙全球公司和天舞媒体公司近期获批合并,而漫威和DC漫画(是几乎所有主流美国超级英雄故事的原创)现均已被这些电影制片厂收归旗下。
现在看来,西方资本主义标榜的“创造性破坏”,除股东价值外似乎别无所创。相反,它助长了规避风险的管理思维,只求稳赚不赔。
熟悉的故事本身并无过错。虽然我对《神奇四侠》的翻拍毫无期待,但一定会为《蝙蝠侠2》贡献首映票房。但人不能只靠怀旧度日。给我们些新故事吧。(编译/林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