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综艺也有“白月光”一说,那《你好星期六》就是檀健次亲手戴在我手腕上的月光石,亮得晃眼,却不刺眼。
它不需要靠大声喧哗或者夸张搞怪的手法,也不依赖像剧本杀那样的剧情反转,而是将“熟人局”中那些极其细微的尴尬、以及非常巧妙的化解方式,一一分解讲述,笑点就像爆米花一样,噼里啪啦地自然迸发出来。
慢下来的开场,卸下舞台感更吸睛开场跳开场舞的时候,檀健次没有选择那种一下就能带动全场气氛的常规方式,而是不慌不忙地采用了慢动作表演;他先是慢慢卷起袖子,那副状态就好像是我闺蜜拍照前特意寻找合适角度一样,特意摆出非常认真、非常专注的表情。
这一下子就把观众从那种“看明星”的氛围当中,给拉进到了一种更加亲切的、就像是“看熟人”的状态之中。
这一“先把舞台效果弄淡些,之后再正式登场”的节奏和一开始就使尽所有力气相较,反倒更能把人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
游戏见真性情,尴尬里藏着笑点心有灵犀游戏提到“好六团有多少个群”,他没怎么想就说“一个”,没想到被杨迪反驳“三个”,他立刻瞪大了眼睛。
我在手机前笑得尖叫起来,这不是剧本,这就是我这个上班族被同事拉进第五个群时的真实表情。
更绝的是李雪琴又加了一句很犀利的话:“檀健次还是李现?”
他十分自信地指向自己,不过李雪琴毫无迟疑地选了李现。
在那时候,他脸上那种“人设崩塌”的神情还挺值得琢磨的,就跟我自己发了一张照片,却被朋友调侃说“还是你旁边的那个人更漂亮”似的。
制作组那时候没加任何声响效果,反而让那瞬间的尴尬慢慢扩散开来,这还真是高明的做法,
温柔融在举动里,细节比情话动人到了扎气球的环节,我原本还想着他会像黄晓明那样突然出击,谁能料到他先把气球慢慢抱在怀里,然后再去扎,就怕惊扰到孟子义和李雪琴。
弹幕一直在刷“绅士”可我只看到别样的小心思:把“温和”变成能察觉的行为,比任何情话都更招人喜欢,
把这几个片段拼一起,会发现檀健次的高情商不是“油滑”,而是把“怕别人不自在”表现在脸上,和我们在KTV抢麦时突然把歌让给小透明那瞬间一模一样,傻傻的但很真诚。
节目火就火在这:它把明星变得跟会挠脚的普通人一样,何炅负责收拾那些乱摊子,檀健次负责出出洋相,李雪琴负责打打岔,三个人就跟我闺蜜群里平常分工差不多,观众那可不就轻易代入进去。
真实难分辨,不完美更让人共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所谓的“真实感”或许是另一种精心制作出来的东西?
镜头捕捉到他抓气球的那个瞬间,机位恰好是侧面的45度角,那光线投射下来的模样,就和偶像剧里经常出现的场景一样,如果不小心将“真诚”展现得过度了,反而会让人们觉得有些不自然,心动的感觉也会立马降低。
再回看默契游戏,他那句“一个群”到底是真不知道,还是故意答错给节目送梗?如果是后者,我们笑的其实是他的演技,而不是他的慌张。笑点一旦有了预谋,就变味。
更矛盾的是,节目组一方面不断强调他表现出的绅士风度,另一方面却又在预告中剪辑出他“被冷落”的搞笑片段,
温和和尴尬这两种状态频繁转换,就好像给嘉宾贴上了有双重性格的标识,现在热搜都上去了,那等下次他再展现出温和的时候,弹幕会不会一个个都打出“在演”?
说到底我们看的是真人秀,还是“真人被秀”?
要是“高情商”成了营销标签,以后檀健次扶女生下楼,我都会不自觉地找镜头,
这种怀疑一旦开始,快乐就开始打折。
可即便如此,我还是愿意继续追。
因为哪怕只有一秒的塌房表情是真的,也足够让我照镜子:原来明星也会在众目睽睽下社死,那我今天的汇报PPT崩了,好像也没啥。
或许节目真正的魔法不是制造完美,而是让我们对“不完美”脱敏。
就像檀健次扎好气球后小步跑,镜头没拍到他有没有悄悄擦汗,不过没关系,我已经在心里替他擦了,
下期如果他回来,我希望节目组少点预判,多点失控。
比如让他和孟子义来一场完全没彩排的即兴戏,笑场也好,忘词也罢,把“真实”的保质期再缩短一点,我们看得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