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戏曲频道播出了京剧电影《秦香莲》,我一直坚持看完,但最终再一次感到失望透顶。
虽然这部作品挂着“电影”的名号,其实却从未在影院上映过,更别提在电影频道上露面,唯独在戏曲频道中播放。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连票房数据和豆瓣评分都没有,这样一部京剧电影,虽称得上电影,却缺乏真正的电影气息。
我已经看过不少京剧电影,对这部《秦香莲》的失望程度是最高的。首先,演员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都是当今京剧舞台上的顶尖表演者,制作上也显得相当精良。然而,这部影片却没有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到底是为谁拍的?
如果一个人对京剧毫无了解,故事情节也不清楚,看到这部影片可能只会一头雾水。与京剧舞台常见的表现手法类似,本片同样从秦香莲千里进京寻夫的场景开始,却删去了原本重要的“赶考相送”这一段落。
在京剧舞台上删减这个情节或许尚可接受,但影片如此处理剧情显然是不妥当的。这种做法不仅让情节显得缺乏层次感,矛盾也显得突兀,更使人物形象失去了厚度。例如,陈世美是如何从一个孝顺的好丈夫变成杀妻弃子的负心汉,电影应该给予重点交代。
拍这部影片的目的,显然不应该仅限于给戏迷观看。否则,如果只是面向业内人士或戏迷,那64年前的电影版以及音配像的经典之作就显得尤为耀眼,再加上其他京剧演员的无数次演绎,这样的新片岂不是多此一举?
然而,这部影片的表现也并不足够理想。既没有对前辈艺术家做到创新、更无超越可言,吸引京剧粉丝的元素也显得稀缺,更没有照顾到那些对京剧缺乏了解和兴趣的观众。好不容易制作出来,最后却只能束之高阁,令人遗憾与困惑。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部影片的特写镜头简直太多了,许多时候整个屏幕上几乎只有赵秀君的一张大脸。不过,实话说,这部影片中赵秀君的妆容确实很到位,三角眼完全消失,大嘴显得也特别秀气。但美归美,过犹不及的道理大家还是要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