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暴劫梨花》
这是三十年前的片子了,题材非常有意义,而且现在的初步举证依然在讲这些话题,《暴劫梨花》的价值不仅在于讲述一个性侵案件,更在于撕开社会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电影确实表达出了不完美受害者理论,出色冷静的影片叙事,显示了导演驾驭影像的技巧和推动情节的老练,看完只能说:人类的生理结构,就决定了这类的事情是永远不可能结束的。
2.《卡波特》
《卡波特》不仅是一部关于凶杀案的电影,它更是在探讨人生的无奈与选择,影片通过卡波特与史密斯的故事,展现了两个相似灵魂因不同选择而走向截然不同命运的悲剧。在读《冷血》的同时放这部电影,真实和虚构的边界会进一步的扭曲,书是卡波特对案件的重现,电影是对卡波特重现案件的重现,同样的情节和描述会出现在不同的人身上,属实迷幻。
3.《告密者》
根据十年前在联合国担当维和人员的凯瑟琳波克瓦克真实经历改编的美国黑幕电影,揭露的真相让人震惊。作为一部以个体对抗体制为题材的电影,导演把弱者的困境很好地表现出来,也让观众觉得如鲠在喉,在片中挑大梁的蕾切尔薇姿把角色身上的渺小与坚韧诠释得极为到位。没有结局的结局,以为可以拯救无辜的人们,原来一切都是那么无助和苍白。
4.《暴力史》
一部情感厚重又压抑的暴力犯罪片,更多讲述的是与暴力有关的问题而不是暴力本身,人物关系刻画非常棒。在一幕幕血腥的镜头背后,讲的是一个男人对他所属组织的忠诚、对爱情的承诺、对正直或者邪恶的选择,妻子作为被偶然卷入漩涡的普通人的化身,有着十足的象征意味,楼梯上那场戾气十足的戏码,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普罗大众对暴力的态度。
5.《逃出水泥地》
手法非常老派的犯罪片,动作场面有限,但用节奏把观众吃的死死的,细节刻画有些早年科恩的影子,很对我胃口,故事既保持在警匪片的叙事范畴之内,又能在时代召唤下大胆地与时俱进。电影总体相当压抑,台词写的不错,老警察跟搭档说的话都怼在麻筋上,把一场抢劫黑吃黑的每个人物都展开了写,人被暴力和命运无情鞭打的深度还是挺厉害的。
6.《系统震撼》
比第一部强,节奏适当,男主角的侦探技巧也有提高,知道卧底,不再动不动就打人,逐渐展开剧情和男主过去的同时深入探讨了同性恋以及更深刻的问题,虽然有恶名昭著的同性恋进行治疗机构,却也不是脸谱化的反派,反而道出很多同志的困扰,属于一种温和的控诉。故事相当给力,不到最后一刻猜不出真凶,侦探先生的自我剖析还是一大泪点。
7.《死亡真相》
零八年的片子,拍的是七八十年代的感觉,那个时候的欧美推理小说可是黄金期啊。这电影所要表达的是:巧合使得两件案件联系在一起,贪婪使得悲剧案情发生,整部电影都在讲同志的故事,同居女同的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事,以及牵涉其中的同志少年家庭教育,还居然扯上了侦探这一对的感情威胁,最后事情得以解决,圆满得我都理不清三方复杂的利益关系。
不看到最后猜不中结局的7部加拿大犯罪片,你看过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