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希文和马玉楼结婚后,内心充满了矛盾。眼看着妻子的事业一飞冲天,而自己却仅仅是一个跑龙套的演员,心中的失落感越来越强。他心里常常想着:“我这么大个人,难道就这样一辈子给别人当配角吗?我不仅不能给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连自己都养不起,如何让妻子、父母、岳父岳母放心?”
田希文很清楚,想要改变这一切,光凭演戏是不够的。他不甘心一辈子当个配角,决定要转行。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向父亲田九云求助:“爹,我打算学乐器。”
田九云听后,默默地点了点头。他看了看儿子的手,试着弹了一下胡呼,轻声说:“不错,手音可以,有天赋。” 其实,自从田希文嗓子受损后,田九云就为儿子的未来担忧。尽管马玉楼并不嫌弃儿子,但一个女强男弱的家庭,能否长久还是个未知数。田九云见多了这类悲剧,心中不禁感到忧虑。于是,他做了决定:“学三弦吧,先从这入手。”
在田九云的引导下,田希文开始学习三弦。三弦的入门相对较快,而且能为拉胡呼打好基础。虽然起初田希文并没有告诉妻子马玉楼,但他默默下定决心要通过学习一门手艺给她一个惊喜。
得天独厚的手音和节奏感让田希文在乐器学习中取得了显著进展。虽然他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但凭借家庭的熏陶和父亲的指导,加上二弦名师阎忠和和四弦王松林的帮助,他很快掌握了三弦、笙和唢呐等乐器。三弦大师戎万福对田希文的帮助也不可忽视,时常在演出时让他替自己弹奏。每当师傅给他一句夸奖,田希文都感觉无比满足。
虽然田希文的学习进展很快,但马玉楼并未察觉丈夫的变化。她专注于舞台上的表演,对于田希文偶尔弹奏三弦只是当作一时兴起,并没有深入了解。直到一天,琴师刘柱来到家里,向马玉楼提起了田希文的才艺。
“玉楼,你丈夫弹得三弦真不错,技巧和手音都好,我想请他帮忙上电台录音。”刘柱夸赞道。
马玉楼这才意识到,丈夫竟然为了自己,白天工作、照顾家庭,晚上还在悄悄学习一门技艺,心中的愧疚和钦佩油然而生。“真是难为他了。”马玉楼从心底佩服丈夫的勇气,也开始理解丈夫的辛劳,慢慢学着为他分担家务,减少他的负担。
1955年,田希文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电影机会,参加了晋剧《打金枝》剧组,担任演员兼二胡演奏。尽管戏份不多,但他成功在电影中露脸,这让他非常高兴。紧接着,田希文也参加了《少华山》的演出,凭借自己的三弦技术,在剧团中逐渐崭露头角。
田九云一直关注着儿子的进步,看到田希文逐渐融入乐队,父亲对他感到欣慰,但同时也有些担心。在一次演出中,田希文凭借对曲牌的记忆,轻松胜任了伴奏的任务。“秋生,你这些曲牌怎么学得这么快?”演出结束后,田九云问道。“我听着你们弹,就学会了。”田希文笑着回答。
之后,田希文凭借自己的才艺,逐渐在省内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作为演员和乐师的双重身份,让他在剧团里更具优势,不仅能够了解后台,还能与乐队紧密合作。几年后,他的胡呼技艺也逐渐被大家认可,并受邀参加各地演出。
田希文并不喜欢炫耀自己的成就,低调务实是他的风格。他认为,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不能被人轻视和忽略。尽管许多人都知道他是乐队中的重要人物,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名演员,甚至会唱戏。直到20世纪80年代,剧团到平定演出时,田希文在紧急情况下替演员讲戏,年轻人惊讶地发现:“田老师,您居然会唱戏?”
田希文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坚持。他从未放弃对演艺事业的热爱,最终通过学习乐器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并成为晋剧界的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