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镜头能剪碎一个人的名字,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被静音的‘袁立’。”
8月1号,袁立突然发图重提旧事:八年前,她被《演员的诞生》剪成“疯子”。
紧接着,微博、小红书、视频号先后给她贴上“疑似冒充”的标签,账号集体限流。
逼得她穿着同一件黄T录视频,带一群尘肺病孩子喊“她就是袁立”。
一句话冲上热搜:人还在,号却先被怀疑不是人。
说到底,谁还没在屏幕里活过一回?
先别急着骂,先把当年那锅冷饭翻出来看看糊在哪儿。
2017年冬天,袁立开开心心去录《演员的诞生》,觉得自己是去切磋业务,结果节目一播,全网都在刷“袁立疯了”。
后来有人扒出未剪辑片段——人家台词流畅、逻辑在线,压根没毛病。可正片里,她的反应被剪得七零八落,配上诡异音乐和特写,活生生成了“失控现场”。
这事儿搁普通人身上,顶多骂两句“垃圾剪辑”就完了,但她是明星,骂声直接把她砸穿。微博热搜挂了三天,广告商连夜撤单,她一下子从一线掉到了“查无此人”。最离谱的是,节目组一句“为了节目效果”就轻飘飘带过,连句道歉都没有。
现在回头看,袁立不是第一个被剪辑坑的,也不是最惨的。但她偏偏是个倔脾气,愣是不要那几千万劳务费,也要把事闹大。结果呢?钱没了,人凉了,八年后再提,平台照样限流。
说到底,这事恶心在哪儿?不是“剪辑造假”,而是“造假后没人负责”。观众看热闹,平台赚流量,明星背黑锅。袁立现在跳出来,不是为了翻红,就是想问一句:当年那口锅,到底谁来背?
八年过去,袁立没拿到一句道歉,却先被平台轮番“捂嘴”。
有人笑她“过气疯婆子”,也有人挺她“硬骨头”;可真正该慌的,何止一个章子怡?
别忘了,剪刀在谁手里,谁就能随便给人贴“疯子”标签——
今天剪的是袁立,明天可能就轮到你我。
所以问题来了:我们到底在围观热闹,还是在围观自己未来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