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查从大王
《以法之名》一经播出便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口碑一度爆棚,观众纷纷对剧情表示浓厚兴趣,大家纷纷给出的评价无外乎是两个字:“敢拍!”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们开始对这部剧的走向产生了困惑。
出乎意料的是,最终的反派竟是通过内讧被绳之以法,而剧中最关键的人物居然是一个看门大爷。剧集的结局也显得极为仓促,六集内四人丧命,而坏人最终的结局也只是匆匆一页纸的审判,连检察官审理的场面都未曾呈现,观众对这样的处理方式毫无满足感。
有观众表示:“大结局实在太过糟糕,好人抓到坏人,居然全凭坏人内讧。看得让人窒息,这样不痛快的剧已经够多了,这部剧更是处处让人不爽。”
在剧集初播时,《以法之名》被誉为上半年最值得一看的“司法剧”。但随着结局的到来,观众的评价发生了急转直下,他们感到自己被这部剧“欺骗了”,对自己超前点播花费的18元感到极其不值。
不少人认为这部剧从专案组解散之后,剧情的质量开始明显下滑。专案组解散后,江远的出现让陈胜龙与禹天成的矛盾突然爆发,甚至有些令人费解的情节,比如陈胜龙突然指使熊磊制造矿难。熊磊明明意识到矿难的严重性,一开始拒绝执行,但在陈胜龙的一番话后便答应了。难道是出于兄弟情义?可是熊磊后期却不断重复“老师不是这样的人”,这与他的角色设定是否存在前后矛盾?
更令人不解的是,作为陈胜龙的律师,程子健居然不在陈胜龙身边。他明明是反派阵营中智商最高的人物,但却在关键时刻变得异常愚蠢,对事态的发展视而不见。程子健一度被观众认为是有“深仇大恨”,在反派队伍中暗中策划复仇,但实际上一切只是为了个人的野心和利益。这个人物的设定远不如预期丰满,反倒让人感到失望。
禹天成的人物设定同样充满矛盾。他明明是反派阵营的一员,却几乎没有做过什么事,整天板着一张严肃的脸,站在一旁看江远与陈胜龙争论。即使在专案组接近突破时,他也未作出任何反应,反而像是在等着被抓。最终他被捕时竟然露出一丝微笑,究竟是丁勇岱的即兴表演,还是角色设计的失误?
陈胜龙的角色亦显得荒谬,他一再制造矿难、杀害王彧、威胁柳韵,每一个举动都像是在挑衅警方:“来抓我啊。”而他最终寄希望于洪亮来解决问题,却完全忽略了现实中的风险。熊磊则成了反派阵营中的“打手”,每天做着脏活儿,却始终缺乏独立思考。
反派最终被抓,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的智商不过关。关键证据——陈胜龙的手机录音,突如其来的出现在剧中成为了揭露真相的突破口。与此同时,专案组的线索断裂,孙飞选择沉默,导致调查一度陷入僵局。从王彧之死开始,剧情便如同按下了“快捷键”,迅速推进。
洪亮意外发现妻子家里有“三匹狼”——小舅子、老丈人都并非“好人”。而老丈人始终试图让洪亮去北京,而不是继续查案,将自己卷入更大的漩涡。剧集并未揭示检察团队中其他成员是否也具备同样的正直。至于“万海死了”的情节,更是让人震惊,因为它来得过于突兀。
此前,观众一直担心万潮会先死,但剧情却让万潮幸存,而万海却在准备揭露真相时被一个“替死鬼”医生借口“喂错药”给杀害。而王主任作为监控万海的关键人物,最终竟也远走高飞,专案组的调查陷入停滞,甚至没有揭开他不单纯的真面目。
尽管郑雅萍早已发现监控存在问题,但她却未采取任何措施保护万海——这位案件的关键证人。观众期待看到的是万海无罪释放,坏人被绳之以法的画面,可这却未能如愿。剧集结尾匆忙,让人觉得大结局就像是为了赶时间而仓促收尾。
“谢鸿飞跳崖自杀”的情节,更像是对洪亮处理案件中的失误的一种反讽。身为检察官的洪亮,明明知道纪律问题的严重性,却依旧和谢鸿飞走到悬崖边。最终,接到陈胜龙电话后,他未能及时通知警方,导致秦锋的死亡。结局的安排似乎是刻意突出洪亮一人的形象,甚至当他从孙专委的房间出来时,郑雅萍和其他检察官竟为他鼓掌。
看完大结局,观众仿佛被喂了一口尚未咀嚼的硬饭,直接吞下,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窒息感。
整个剧集中,最为出色的演技来自刘佳。她饰演的兰书记角色十分立体,前期正直严谨,后期则展现出深深的焦虑与恐慌,生动地诠释了一个在危机面前逐渐崩溃的政治人物。
有网友直言导演与编剧的水平不足,剧情中频繁使用回忆闪回的手法,导致节奏断裂不顺。导演傅东育在回应时表示,“全在反省中。”他感谢观众的包容与指点,并表示会在下一部作品中重新开始。
回想起导演傅东育在剧集开播时的宣传,他曾透露这是自己历时三年精心打磨的作品,并且全身心投入剧集创作。主创团队还亲赴四省十多个城市采风,采访了上百位检察官,查阅了大量的卷宗。然而,结局却让人感到困惑与不解。
另外,剧集官方账号的工作人员似乎在切换账号时出现了失误,竟将网友认为《正当防卫》更为精彩的评论转发至微博,甚至配文称:“谁在栽赃谁在陷害。”虽然很快删除,但这一小插曲还是被细心的网友发现。
因此,不少人开始质疑:《以法之名》是否真的“烂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