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妞
编辑丨小妞
从童年时光的“光屁股小哪吒”,到如今皮肤黝黑、充满野性魅力的渔民“阿荡”,吴磊的蜕变可谓惊人。他不再局限于甜美的偶像包袱,而是在剧烈的阳光和海浪间,以实际行动迎接角色的挑战。为了准确还原角色,他经历了长时间的曝晒,皮肤反复脱皮,甚至在深海中闭气长达15小时。为此,他不惜将自己置于极限之下,用酱油色的皮肤将渔民的坚毅与豪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十年的光阴,他从被角色托起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敢于直面风浪的硬汉演员。这一次,他的努力让整个娱乐圈都对他刮目相看。那么,为了这次转型,吴磊到底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呢?在这背后,又有多少艰难的挑战等待着他呢?
吴磊在电影《东极岛》中饰演了一位二战时期的渔民,而这个角色的转型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影片的背景源自一段真实的历史——1942年,一艘船只在中国东极岛附近的海域沉没,船上乘客遭遇了不幸。身处危机中的落水者面对冷酷的日本士兵开枪射击,而当地的渔民毫不犹豫地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救援。他们的英勇让吴磊深受触动,他扮演的,正是这些渔民中的一员,一个在子弹横飞的时刻,冲进海里救人的普通角色。
为了更贴近角色,吴磊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早在拍摄前的两个月,他便住进了东极岛附近的一座渔村,彻底融入渔民的日常生活中。他仔细观察渔民们的日常工作,了解他们如何与大海搏斗、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风浪,每一个细节都让他更好地把握角色的生活气息和内心世界。吴磊甚至不惜通过暴晒来改变自己的外形,他主动要求在烈日下长时间曝晒,让皮肤变得黝黑光亮,尽管强烈的阳光几乎让他的皮肤反复脱皮,整个过程异常辛苦。化妆师甚至惊叹:他的肌肤变化已足够自然,完全符合角色的需求,无需额外使用化妆品。
这一形象的巨大反差,也让吴磊彻底告别了过去那种阳光清新的荧幕形象。他变成了一个皮肤粗糙、体格健壮的“硬汉”,这一转型的勇气和决心,令人刮目相看。
《东极岛》是一部拍摄极为艰难的电影,尤其是大量的水上和水下场景。导演管虎透露,这部电影的水下镜头累计时长达到了创纪录的187分钟,这也是华语电影史上水下实拍时间最长的一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吴磊必须长时间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拍摄。有时,他甚至需要在水中待上十几个小时。加上水下拍摄的极大压力,吴磊的身体健康受到了挑战。甚至在拍摄过程中,他曾出现了气胸的症状,令人担忧。但为了影片的真实感和艺术追求,剧组始终坚持不用替身,所有艰难的水下戏份都由吴磊亲自完成。
初时,吴磊还感到穿着简单的衣物在海水中长时间拍摄有些不适应,但随着投入越来越深,他逐渐适应了这种艰苦的环境,甚至能在其中找到些许乐趣,时常调侃自己变黑的肤色。回顾吴磊的演艺之路,从早期的《哪吒》中的稚嫩小哪吒,到《琅琊榜》中的飞流,他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大多是纯真、清澈的少年形象。而他自己也意识到,若一直停留在舒适区重复类似的角色,自己的演艺之路终将会陷入瓶颈。因此,他选择主动突破,在《长歌行》中扮演了草原首领阿诗勒隼,提前训练了骑术和武打;在《星汉灿烂·月升沧海》中,他饰演少年将军凌不疑,更是在细腻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上做了精心设计。尽管一些观众觉得他少了阳光少年时的气质,但这些都为他未来的转型做了铺垫。
此次在《东极岛》中饰演渔民,堪称是吴磊“硬汉”转型过程中最为“狠”一次的挑战。吴磊明白演员的职业不仅仅是依靠外表和固定标签,而是要勇于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同类型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市场淘汰。他之所以选择出演《东极岛》,除了对角色的突破性,还因这段历史本身对他产生了深刻的触动。在1942年的沉船事故中,800多名遇难者中,正是渔民们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一切去营救落水的英国人。吴磊希望通过电影,让更多人了解并铭记这段被遗忘的历史和这些普通人的英雄事迹。
即便拍摄结束后,吴磊的自我修炼并没有停止。他计划继续提升自己的潜水技能,为未来可能遇到的新角色做好准备。而现在的吴磊,早已放下所谓的“偶像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如何打磨角色、诠释每个故事上。外界对于他形象和状态的巨大变化也反响热烈,曾经阳光少年形象虽广受喜爱,但长时间的“惯性”演出往往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如今,他黝黑粗糙的外表反而让观众感到更加真实,更加接地气。而他那股专注投入的“狠劲”,也让他在演员的身份上更加坚定和充实。
随着《东极岛》的拍摄工作逐渐接近尾声,观众也在期待影片上映,期待吴磊此次投入的转型将带来怎样的震撼效果。吴磊的经历,也为其他演员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这个行业中,单靠颜值和固守一成不变的形象,无法走得更远。唯有不断挑战自我,凭借实际行动与角色的深度塑造,才能赢得长久的尊重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