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宗家的瓜持续上热搜。
我看了不少资料,也吃了不少瓜,感觉这场较量不只是豪门恩怨。
宗庆后高估了女儿,但宗馥莉却没有低估杜建英。
她或许不是好姐姐,但一定是好掌门人。
宗庆后在离世前,他在病床上,签署了三份文件,分别是两份遗嘱和一份委托书。
在遗嘱中,他将境外资产明确分配给女儿宗馥莉,却只字未提杜建英及其三个子女。
然而,他还做了另一手准备,给杜建英的三个儿女设立了21亿的信托,并且委托宗馥莉去完成。
这一安排看似平衡,实则暗藏致命漏洞。
宗庆后高估了女儿的妥协意愿,却低估了杜建英的野心。
要知道,杜建英早就资本渗透了,早在2010年,她就成立上海三捷投资集团,收购娃哈哈多家分厂股权,为子女铺设商业根基。
宗庆后以为信托能安抚她,却不知她真正盯上的是娃哈哈29.4%的股权。
这场较量,从一开始就不是简单的分钱,而是夺权。
很多人以为,只要宗馥莉完成了信托,杜建英就不会闹事。
这样想,完全是小看了杜建英,她是一个没道德底线的人,连别人的丈夫都能抢,能放过为子女夺财产的机会吗?
就算宗馥莉给了对方钱,早晚有一天,杜建英的三个孩子也会出手,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宗馥莉先下手为强,也不是为了钱,她要真想弄钱,何必只转走110万,直接转走一个亿,也是能转走的。
我大胆猜想一下,宗馥莉是故意的,这场官司就是计划中的一环。
她只是转走少量的钱,私生子就坐不住了,跳出来要打官司,也把自己的身份暴露出来。
宗老的面子已经不重要了,这么大的雷,早晚都要曝光,反正人都走了,体面他们也不在乎了。
这样一来,一定会引起国资委的注意,果不其然,杭州已经成立专班了。
有些事情不上秤,就没什么,一上秤,就是千斤重。
宗庆后转入信托里的18亿,到底是不是个人的财产,就需要说清楚。
注意,按照正规途径,一个人每年只能往外转5万,他能转这么多,肯定是以公司名义。
问题是,公司不是他一个人的,如果是公司的利润,他是无权全部转走的。
这样一来,信托里的钱就没办法给私生子,他们到最后,大概率得不到这笔钱。
对于宗馥莉来说,钱是公司的,就算按股权重新分配,也比资产流失的好。
而且经过这么一查,以后再没人能拿这说事,私生子也没理由再要求分钱了。
至于股权,宗馥莉说了不算,杜建英说了也不算。
现在情况是,杜建英的分公司都关了,宗馥莉重新成立了分公司,把很多流水线,控制到自己名下,就算股权稀释了,也不影响她对品牌的控制。
怎么看,她都不会输。
而站在宗馥莉背后的人,还有她的母亲施幼珍。
施幼珍并没有离婚,宗老的钱也就是夫妻共同财产,她作为妻子,有权利追回来。
这或许也是宗馥莉的底气,她要的从来不是赢,而是一个公道,为母亲讨回一份尊严。
看了这件事真是唏嘘,父亲有钱陆依萍,母亲有钱王诗龄。
真的一点不假,如果私生子真的分走了钱,且不说资产流失,也是打了婚姻一巴掌,那么,结婚证还有什么意义?
站在这个角度,我支持宗馥莉,也是守护婚姻契约的底线。
婚姻中的人,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要懂得尊重伴侣,不爱可以分开,但不要背地里整出私生子,还要冒出来抢财产。
这种不良的价值观,每个人都该摒弃,婚姻的底线是忠诚,如果这一点守不住,那就别谈人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