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热度攀升,
大鹏新作《长安的荔枝》走势稳健,陈佩斯《戏台》表现抢眼,多部影片票房预期持续上调。
而真正点燃市场的《南京照相馆》,其票房轨迹堪称"哪吒再现",
从最初10亿的保守预估,到如今冲破30亿大关,这部影片为低迷的影市注入了强劲活力。
这部题材特殊的命题电影,在申奥导演手中焕发新意——
他将历史课本中那张著名照片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画面里,尸横遍野的土地上,侵略者却在狞笑。
究竟何等心性之人能在此情此景展露笑颜?又是谁记录下这罪恶瞬间?如何让真相昭示天下?
《南京照相馆》正是讲述这段往事。
故事聚焦一家小小照相馆:
误入的邮差、唱戏的伶人、逃命的警察,以及苟且求生的店主一家。
他们都是最普通的平民百姓。
当南京城沦陷,灾难降临,求生成为首要本能。
影片展现小人物的挣扎求生,
但绝境中不仅有苟活,更有大义觉醒。
从保命到"保真相",他们前赴后继地肩负起更沉重的使命。
生死转瞬,精神永存。
申奥导演的镜头语言克制而有力,
没有过度渲染,却精准传递真实。
在塑造侵略者形象时,
他设计了伊藤这个极具代表性的反派:
举止儒雅,痴迷摄影,甚至不敢举枪杀人,
以"人畜无害"的表象登场。
但一瓶显影液便让其原形毕露——
狡诈阴险,毫无道德底线却又极度虚伪。
汉奸形象的塑造同样突破常规:
王传君饰演的王广海并非脸谱化的走狗,
而是精于算计的投机分子,
如导演所言,正是那个时代的典型利己主义者。
在呈现暴行时,导演选择了含蓄的表达:
回避直白血腥,仅以声音暗示,
留白处更显震撼。
比如臭名昭著的"杀人比赛",
镜头掠过破损的佛头,缓缓下移,
展现堆积如山的头颅。
又如军官整理衣衫走出房间,
裸露皮肤上布满性病疮疤,
屋内传来的惨叫令人不寒而栗。
这种克制的叙事手法,
在高叶饰演的林毓秀身上尤为突出。
这个风姿绰约的角色,
本可如其他战争片女性一样遭遇直白凌辱。
就连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
也未能免俗地展现女性受辱场景。
而本片最初剧本中也有类似情节,
却在二稿时被导演果断删除。
"没有理由,就是不想",
申奥导演的坚持,
避免了以苦难作为噱头的窠臼。
虽然隐去直接呈现,
但通过高叶精湛的演技,
观众依然能感知角色遭遇:
衣衫不整、妆容凌乱,
强忍泪水的眼神说明一切。
她蜷缩角落,咬紧牙关,
泪水滚落却目光坚毅。
这种留白处理,
既保护了演员和观众的心理,
更体现了对历史受害者的尊重。
这也为角色觉醒埋下伏笔:
"我唱的是穆桂英、梁红玉...
绝不做秦桧之妻!"
戏子也知亡国恨,
商女亦晓气节重。
林毓秀的成长令人动容——
冒险救军人,让出生路给冤家,
坚信"万一赢了呢"的信念。
从"大嫂"陈书婷到林毓秀,
高叶再次证明了自己的演技实力。
当片尾字幕升起,
银幕上的苦难与眼前的繁华重叠,
唯有一句:吾辈当自强。
浅谈几句。
1. 任何艺术再创作都必须以历史真实性为根基。'最大程度保持史实准确性,重现历史原貌,展现真实发生的事件,才能使故事更具深度和感染力。'影片中日军强抢城砖的片段正是基于真实史料,既没有添加冗余情节,也未刻意渲染个人英雄主义,只为让观众真切体会那段充满悲愤的历史氛围。
2. 在当下,谁能精准把握大众情感共鸣的底层逻辑,谁就能赢得业界瞩目。《黑太阳731》在香港重映场场爆满,院线紧急追加排片,而同为抗战题材的《东极岛》未映先热,同样引发广泛期待。
3. 就像《第二十条》曾点燃无数人的法学梦想,《南京照相馆》观影后更激发了众多观众的从军报国之志。一部影片能达到这样的社会效应,可谓实现了创作的本心。
4. 正如新京报所评:主旋律作品只要保持克制真实的创作态度,观众自然会用行动给予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