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重要华语纪录片之一,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份珍贵档案(华语乐坛年度金曲)

年度最重要华语纪录片之一,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份珍贵档案(华语乐坛年度金曲)

2025年7月17日晚,周浩导演纪录片新作《工厂》(Factory)首次在广州进行内部放映交流,该活动由山海计划导筒联合举办。

2025山海训练营结营活动——

周浩导演《工厂》内部放映交流现场

《工厂》是周浩导演继《孤注》之后,时隔四年推出的最新纪录长片。影片将镜头对准联想武汉工厂,以工厂这一机构为核心,展现其在疫情、中美贸易战等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的运转与应对,同时关注工厂中不同阶层个体的故事。

周浩《工厂》海报

在全球化供应链重构与后疫情时代劳动力市场变革的背景下,周浩导演的《工厂》以联想武汉工厂为样本,通过150分钟的纪实影像,完成了一次对“中国制造”生态的深度解剖。

这部入围英国谢菲尔德电影节的新纪录片,延续了周浩导演“直接电影”的创作理念,也以更宏大的时空维度,展现了机构与个体在不确定性中的生存博弈。影片既是对《棉花》《厚街》等前作工人主题的延续,又通过“机构—个体”的双重视角,实现了从“底层叙事”到“系统观察”的转向,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份珍贵档案。

周浩导演在2025山海训练营公开课现场

作为本届山海训练营评委周浩导演在7月14日举办主题为《面对不确定的现实,如何去完成一步确定的影片》的公开课,而《工厂》的特别放映活动更是作为2025山海训练营的结营活动。

周浩导演亲临现场,与在场学员、观众展开映后交流,分享影片创作背后的故事。映后交流环节由山海计划策展人、资深电影媒体人沈韩成主持。山海计划带来本次特别放映的影片创作谈及映后详情整理。

《工厂》导演周浩创作谈

沈韩成:这部影片的拍摄周期是多久?当时去到现场拍摄的团队大概有几人?

周浩:最初只有摄影师先进去,之后我准备调录音师进去。这位录音师由于疫情原因不太愿意参与,最后是我亲自负责录音。这是我第一次担任录音工作,过程中边学边做。因此这部影片的很多声音设计,其实是我在担任录音师时就已经构思的。每天举着录音杆在车间里跟工人们一起上下班,那些细微的声音一直吸引着我。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机构的故事,机构由个体组成,但这些个体在其中看似重要却又不重要,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让机构持续运转。所以这些来自个体的声音非常重要。MT(时任联想集团武汉制造基地负责人齐岳)在武汉看完影片后问:"我好像不是男一号?"这个片子讲述的是工厂中每一个人的故事。

后来我们有了专业录音师,团队规模不大。个别镜头有两位摄影师和一位录音师,最多时候也就4人。

周浩导演《工厂》拍摄现场

(图片来自@周浩ZHOUHAO)

沈韩成:在一个庞大的工厂系统中,有非常多的层级结构,那么剪辑过程中如何与剪辑师沟通,确定最终结构?

周浩:纪录片的结束有时是不得已的,因为故事发展到某个阶段就会自然停止而进入下一个循环。在剪辑时,我坚持这部影片必须是长片,只有长片足够承载这些内容。我甚至不太考虑观众感受,最初设想3小时,最终因制片人意见剪到两个半小时。

剪辑周期约一年多,剪辑师周越璞是给Netflix剪片子的华人,她的功底非常扎实,看素材比我还用心,我们通过不断讨论完成最终剪辑。其实有很多纪录片都是在剪辑台上成型的。

剪辑师周越璞

沈韩成:团队在工厂拍摄时,拍摄对象对镜头的适应过程如何?我们能看出MT愿意表达,那么普通工人面对镜头的状态怎样?

周浩:我的拍摄不一定会给别人带来好处,但至少不会伤害别人。我个人形象也比较亲和,不高高在上,和拍摄对象的接触过程并不困难。由于要做公映,我们获得了所有主角的授权。

周浩导演在山海训练营特别放映现场谈创作幕后

沈韩成:联想作为具有全球知名度的中国品牌,很多产品输送到全球,影片中也反映了全球贸易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影片完成后,与武汉联想工厂还保持联系吗?他们现状如何?

周浩:一直保持联系。没有拍摄对象的同意,纪录片不可能完成。必须学会和拍摄对象相处,这是纪录片导演永远的宿命。价值观上,大家都是趋同的,他们坦荡面对拍摄的一切。

我从不认为自己比拍摄对象更聪明。比如拍完《书记》后,郭永昌出狱后加我微信,给我留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句话出自《诗经》。不要自以为对世界的理解比别人更深刻,我的拍摄对象比我更聪明,才会同意让我拍他们。

图来自周浩博客

沈韩成:疫情在影片当中只是一个背景,核心还是关注于工厂本身的运转和变化。那么除疫情外,拍摄中还遇到哪些困难或印象深刻的事?

周浩:拍摄前我想得很清楚,当时情况复杂且紧张,可能不能谈疫情。并且,这个工厂没有任何一例病人,也就没法谈论疫情。所以我明确这部影片不是关于疫情的,而拍摄到中期中美贸易战爆发,工厂也差点部分转产到印度。影片实际讲述机构如何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生存下来的故事。这个主题在拍摄过半时就明确了。

周浩导演《工厂》预告片截帧

沈韩成:影片中呈现了联想工厂的流水线、办公室,在工厂环境的镜头设计中有何特别构思?

周浩:我给予摄影师很大自主权,大家合作多年很有默契,我看他站位就知道拍了什么。少数空镜是后期补拍的,大部分都是现场拍摄。我对摄影没有特别要求,重要的是达成共识——我们在记录一个机构的故事,配合过程中默契自然会来。

周浩导演《工厂》预告片截帧

沈韩成:国际观众对影片的反馈如何?

周浩:他们的理解很直接。有些观点可能我们无感,但他们感受深刻。比如有人问:"为什么设置心理咨询?是为了更好利用工人吗?"这很矛盾:没有心理咨询不合理,有了又被这样解读。

这个世界本就存在剥削。能被利用说明有价值,社会就是如此残酷。机构把人组织起来提高效率,人通过机构获得意义。就像杀猪时讲究"人道",本质是自欺欺人,但社会需要这种解释。所以不同解读都很正常,联想也不会生气。这种"关心工人是为了更好利用"的解读,可能国外观众更敏感

《工厂》特别展映现场观众

观众提问交流Q&A

Q:关于纪录片中非主角人物的肖像权问题,比如片中那位“身份证被押要摇人”的大哥,是在什么时机沟通的?

A:我们主要确保核心人物的授权。在纪录片拍摄中,有时需要自己把握尺度——只要确认影片没有恶意,就不必过度纠结每个细节。如果要求每个镜头、每个人物都完全合规,可能反而无法开展工作。规矩是为守规矩的人制定的,创作者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度。这是我的个人工作方式,对自己比较"宽容"。

周浩导演《工厂》预告片截帧

Q:摄制组人员很少,但拍摄涉及多个部门和角色,如何安排拍摄分工?是按人物分配还是按时间节点?

A:我们通常只有一台摄像机。拍摄前要多去考量,做好预判和规划,一个片子会有很多支线,这些支线是为主线服务的,一个影片最终是被编织起来的作品。可以多拍备选素材,至少要有成片的2-3倍,人物同样要有备选,必须做好许多余量的准备,才能完成最终的影片。

周浩导演《工厂》拍摄现场

Q:影片中既有疫情相关非常态内容,又有工厂日常常态内容,导演如何平衡这两部分?

A:我并不认为疫情是非常态。从长远来看,这其实也是一种常态,只是我们之前没遇到过所以感到手足无措。正如MT所说,未来的世界本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所谓的"黑天鹅事件"放在更长的时间线上看,可能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常态。疫情和中美贸易战本质上都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没有哪个更"非常态"。

周浩导演《工厂》预告片截帧

Q:我特别喜欢周浩导演拍摄的《书记》,我觉得《书记》拍摄得很自然,但本片有很多明显采访镜头,这种差异是刻意设计的吗?

A:这和题材特性有关。《书记》中主角3个月内经历重大工作变动,故事自然涌现。而本片记录的是日常状态,叙事需要施加外力推动,比如通过提问来激发内容。这是由拍摄环境和题材决定的创作方式。

Q:影片中有很多冲突点,如人和机器、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造等等,最终您如何取舍素材?

A:取舍确实很难总结。比如疫情期间我们拍了大量素材:跟拍工人回家、警车开道等,但最终选择弱化疫情部分,避免破坏整体平衡。删减最多的是前期住在工厂时拍摄的内容,虽然素材丰富,但从结构考虑需要控制比重,否则会影响影片的整体性和观赏性。

山海训练营学员提问交流

Q:我对于《工厂》会有一种预期,会觉得主体和主题应该围绕工人展开,您也提到有些素材没办法放进去,请问影片为何更侧重管理层而非工人视角?

A:作为一部关于机构的纪录片,首先需要搭建整体框架。在前期策划时就决定要呈现工厂各阶层人物,这样才能全面展现机构运作。虽然无法像人类学研究那样深入解剖,但通过上中下不同层面的选择,大致勾勒出了工厂的面貌。最终的选材是基于两年拍摄中不断筛选的结果,很难用单一标准来解释。

周浩导演《工厂》预告片截帧

Q:关于片子的音乐创作是如何确定的?

A:有一位作曲家与我们合作,作曲前后修改了十多次。音乐没有标准答案,更多是靠感觉。我们特别强调音乐要含蓄,不能过于直白或情感强烈,最终使用的音乐都能营造情绪又不喧宾夺主。整体上我们对这位广州作曲家的作品还是比较满意的。

Q:影片是否接受联想投资?接受投资的纪录片创作会受限制吗?

A:拍摄期间联想提供了食宿等基本支持,这是一种基于共同认可的合作关系。成片后联想基本没有提出修改意见,除了极个别细节,比如联想某些海外工厂因为信息披露的原因做了模糊处理。纪录片创作需要找到与拍摄对象之间的平衡点,既保持创作原则又尊重实际情况。至于行业生存问题,这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就像巴菲特的滚雪球说法,有湿度、有坡度,雪球就会越滚越大。早期的作品就是你的底牌,会带来更多可能性。

周浩导演《工厂》拍摄现场

(图片来自@周浩ZHOUHAO)

Q:影片的声音设计很出色,在工厂环境中录音特别清晰,结尾的声音设计也特别出彩。但整体声音是否过于密集,缺少气口呢?

A:这个问题也有人提到过。结尾处理确实经过反复打磨。每部片子的结尾都很关键,我们直到最后一版才确定现在的呈现方式,这是个很费神的过程。

观众提问交流

Q:观影过程中我对"工厂"的认知在不断调整。最初受富士康事件等报道影响有一些预设想象,我也会设想这么多活生生的人是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但影片呈现的联想工厂似乎更克制。导演在拍摄前对工厂有怎样的想象?实际拍摄后有出入吗?

A:联想这样的现代化工厂才是更普遍的现状。出乎我意料的是这里的人际关系,管理层称工人为"孩子们",团队间互称"哥""叔",带有家庭氛围。但机构的本质依然残酷:MT强调"大船不沉"优先于个体感受,HR要解决用工波动问题。现实很复杂:我们既要效率与产品,又难以真正关注生产者处境。这种矛盾或许无解,但至少应该被看见。

Q:影片的冲突感较弱,故事性没有那么强,这是剪辑时的有意选择吗?

A:生活本身就没有那么多戏剧冲突。就像拍《棉花》时,素材看似平淡,但挑战恰恰在于如何把日常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两个半小时的片长能让观众坐得住,我已经很满意了。所有有价值的素材基本都放进去了。

周浩导演《棉花》拍摄现场

Q:我想问一下杨元庆出场前后的剪辑处理,特别是女工"不知道他是谁"那个镜头的剪辑考量?

A:那是摄影师即兴提问的,起初我觉得突兀,但团队和部分观众反响不错。纪录片有时需要打破"第四面墙",这种处理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创作选择。那个场景正好有双机位拍摄。

周浩导演答观众问

Q:如何在上万工人中挑选拍摄对象?比如那两位女工和班长。

A:很大程度上靠机遇。那两位女工是因为拒绝工作安排引起我们注意,后来她们自愿去无尘车间,自然成为跟拍对象。很多人选都是这样偶然发现的,也有拍了一个月突然离职的情况。必须做好素材损耗的准备,长时间驻守才能抓住这些机会。在拍摄过程中不断试错,最终自然会试到合适的人选。

Q:海量素材如何梳理出现有的叙事结构?

A:完全通过团队反复讨论和试错。纪录片剪辑没有标准答案,常要推翻重来。我多数片子的初剪版本都会被否定,但具体问题可能说不太清,更多是感觉不对。核心逻辑始终是展现工厂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怎样去见招拆招。

Q:周浩导演,您以前拍过《厚街》,接触了很多工人群体。那么多年来,从《厚街》到《工厂》,您观察到的中国工人群体有什么变化?

A:早年拍《厚街》时,女工更受欢迎,月薪能有800-1000元,男工则只能去小厂,月薪500元。那时工人最大的愿望是回乡建房。现在的年轻工人更像"日光族",钱花完再打工,不愿回农村;选择也更多了,可以送外卖,并且由于现在的社会很卷,大专生进厂也很普遍,他们依然处于社会底层。

周浩导演《厚街》剧照

Q:影片结尾的机器人镜头有何特殊设计意图?

A:我要求摄影师拍出"机器视角观察人类社会"的感觉,这是我很早就向摄影师、剪辑师提出的课题。那个小车就像冷眼旁观的新物种,以抽离的视角观看人类,在运输物资的同时也"偷听"着人类对话。播放的背景音乐更强化了这种超现实感。

Q:自动化会完全取代工人吗?

A:虽然黑灯工厂越来越多,但完全自动化成本太高,特别是手机这类迭代快的产品。流水线上,人力仍是最经济的方案。这很残酷——一个人只做一个动作,人的意义在哪里呢?但这一个动作换来了生存资料,这就是机构的运作逻辑。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是这样,在不同的机构里,在不同的生产线上,扮演我们的角色。

Q:为何《工厂》比《棉花》更侧重系统而非个人?这种叙事的调整您是如何考量的?

A:题材决定视角。很难在一个片子里包罗万象,说清楚所有事情。拍《工厂》时我刻意舍弃了工人家庭生活等素材,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影片要聚焦机构如何运作。就像我曾经拍到一个老师带未成年学生打工的精彩故事,因为不符合主题最终也没用,在影片的框架下面这些故事是没法安放的。

周浩《工厂》内部放映交流现场

▲▲▲

特别声明:[年度最重要华语纪录片之一,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份珍贵档案(华语乐坛年度金曲)]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黄金与蓝玛瑙的优雅邂逅:三款手镯点亮你的腕间风情(蓝玛瑙项链一般多少钱)

二十岁那年收到的第一枚金豆,三十岁生日时丈夫悄悄准备的古法手镯,还有某个特别纪念日为自己挑选的蓝玛瑙四叶草——这些腕间风景记录着时光的流转,也承载着不同阶段的审美表达。老凤祥宽面手镯搭配羊绒衫和西装外套,能瞬…

黄金与蓝玛瑙的优雅邂逅:三款手镯点亮你的腕间风情(蓝玛瑙项链一般多少钱)

《凡人修仙传》定档,杨洋&金晨主演,老戏骨强势加盟,太赞了!(《凡人修仙传》小说)

剧中的主线不仅展示了韩立与南宫婉之间纯真而深刻的爱情,还描绘了他们在修仙世界中所经历的种种艰难挑战与奇遇。无论是外形塑造,还是情感的细腻表达,杨洋都展示了自己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敬业精神,尤其是他在剧中的侠气…

《凡人修仙传》定档,杨洋&金晨主演,老戏骨强势加盟,太赞了!(《凡人修仙传》小说)

高震动超声波振动筛换能器振子(超振动波和超声波有什么区别)

高频超声波振动筛换能器振子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精密的能量转换机制。当压电陶瓷片在交变电场作用下发生厚度方向的伸缩变形时,这种微观的机械振动通过预应力螺栓组被放大为纵向波动,形成筛网表面18-40kHz的高频机械波…

高震动超声波振动筛换能器振子(超振动波和超声波有什么区别)

42岁主持人王冠晒豪宅,嫁豪门后住上海三层别墅,一组杯子3000元(主持人王冠cgtn)

男方身材高大,肤色偏黑,与王冠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看样子应该有五十多岁了吧,不过不管怎样,只要王冠婚后过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各种离谱的传闻都有,甚至到最后离开央视的时候,还被造谣是被开除,可是官方的报…

42岁主持人王冠晒豪宅,嫁豪门后住上海三层别墅,一组杯子3000元(主持人王冠cgtn)

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雷雨大风黄色预警要上学吗)

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雷雨大风黄色预警要上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