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塌房”方式层出不穷,然而,陈可辛导演这次的操作,堪称一出“首映即塌房”的荒唐大戏。电影《酱园弄》原本筹备多年,依托章子怡、易烊千玺、杨幂、赵丽颖等大牌明星的加盟,看似是一部典型的“票房保证”之作。然而,现实却给了这部大制作一记响亮的耳光,票房惨淡,堪称今年影视圈最令人“意外”的几大事件之一。
《酱园弄》为何最终栽了这么猝不及防?十年的努力,五亿元的巨额投资,制作班底和演员阵容的强大,难道真的如此容易葬送?电影的制作无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连拍摄地的上海市中心都被打造成实景摄影棚,之后还被改造为“酱园弄风情街”以增强城市文化氛围,显然是在拼尽全力追求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而制作团队更是顶级:曾拍摄《武侠》的摄影指导,张叔平负责剪辑,一切都透着“巨制”的气息。陈可辛导演甚至在宣传期间透露,制作成本高达五亿元,对市场的表现充满了信心。
然而,现实却和他们的预期相去甚远。豆瓣评分5.9分,内地票房仅仅过了3.7亿元,这样的成绩,无论如何也不能掩盖投资的巨大差距,基本就是“血本无归”。更致命的是,电影本身的问题,才是导致票房扑街的真正原因。陈可辛似乎想要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塞下太多内容:悬疑元素、女性成长故事、时代背景的褶皱、社会议题的探讨……所有的主题都想讲,结果却像是一锅乱炖。剧情线索复杂多变,观众刚跟随章子怡的角色走进家庭暴力的压迫感,下一秒又被商战的情节拉开,信息量巨大且节奏混乱。悬疑的张力不足,女性题材的深度欠缺,时代背景的映射缺乏力量,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部找不到定位的“四不像”电影。
当电影在内地票房惨败后,陈可辛决定将希望寄托在香港市场,于是,《酱园弄》转战香港上映。为了引起关注,陈可辛邀请了香港娱乐圈的名人站台,然而,谁曾想,这个“宣传大招”却引来了极大的争议。他不知何故,竟然请来了“港独”艺人黄秋生为电影站台。
黄秋生的加入直接让电影的口碑一落千丈。对于这一切,许多人心里感到疑惑和愤怒。回溯到2014年,香港“占中”事件席卷全港,黄秋生在事件中未能履行社会责任,反而推波助澜,甚至公开演唱具有明显“港独”倾向的歌曲《谁还未觉醒》,并且支持“占中”暴力行动,支持者们将其当作“占中”的主题曲。他的这一系列行为在香港和内地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强烈反感,随着时间推移,黄秋生的演艺事业也因此陷入低谷。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时,黄秋生公开支持暴徒,站在极端立场,甚至和“港独”头目黄之锋合影,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声誉危机。
随着《国安法》的实施,黄秋生与其他“乱港分子”一样,选择逃往台湾,但在台湾的生活并未如他所愿。过了一年,他匆匆回到了香港,而黄秋生在大陆几乎被完全封杀。这样的过往背景使得他成为了公众口中的“禁忌人物”。
然而,陈可辛的这次举动却令人难以理解,明知黄秋生的历史问题,仍然邀请他为电影宣传站台。原本,这一策略应该是为电影增加话题性和热度,但效果却适得其反,迅速引发了网友的集体抵制。评论区骂声一片,众多观众表达了要抵制这部电影的决定。
作为一位资深导演,陈可辛一直以来在电影创作中都能精准把握时代情绪,并成功地通过作品传递人文关怀。然而,正是这位在影视圈有着极高声誉的导演,竟然在《酱园弄》香港宣传中,邀请了一个曾挑战国家主权、突破社会底线的公众人物。这个决定到底是团队的疏忽,还是陈可辛的“明知故犯”?无论答案如何,这一举动显然是极其失当的。
陈可辛的这一操作不仅让电影失去了原本可能有的好成绩,还让一群演员的努力付诸东流。更为严重的是,这一事件让整个电影行业也深刻意识到,在商业利益的追求下,不能丧失对道德底线的尊重,不能拿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做交易。最终,《酱园弄》在香港上映三天后,仅收获了48万港币的惨淡票房,直接宣告了其彻底失败。
这一事件对陈可辛乃至整个电影行业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作为公众人物,导演和演员都必须谨守底线,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放在首位,只有如此,我们的事业才能更远、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