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的离世,不仅让香港失去了一位传奇女星,也让覃美金成为了港娱最具讽刺意味的母亲象征。梅艳芳,那个撑起港乐黄金时代的女歌手,四十多岁便早早离世;而覃美金,那个经历了家族悲剧,活到101岁,还像当年那样跑赌场和法庭的人,活成了传奇,充满了荒诞与讽刺。
当人们提到百岁老人时,通常会想到悠闲的时光,晒太阳、养花、看鸟、喂猫。可覃美金的日子却完全不同。她活得比谁都精明,日复一日地谋划如何将梅艳芳的遗产收进自己口袋。尽管梅艳芳的遗嘱早已写得清清楚楚——每月七万港币的养老金、配司机、住豪宅、佣人伺候,这几乎是“皇家待遇”,覃美金却觉得这还不够。
一个老年人如果频繁进出赌场,七万港币显然不足以维持她的“生活标准”。于是,她想方设法,申请提前支取15年的养老金,金额高达数千万港币。法院一看,摇了摇头:这不是什么养老,完全是为赌桌添火。虽然被拒绝,她并不气馁,反而想出了更多办法。有时说要给孙辈发红包,有时说家里房子漏水需要修理,每次开口就是25万港币。虽然最后她成功得到了批款,却被拍到在赌场门口晃悠。
梅艳芳去世那年,整个香港都为之停摆。警察封路,万人送别,灵堂内香火缭绕,所有人都为她流泪,那是无可替代的国民偶像。而站在灵堂前的母亲,虽然没有表现出过多悲伤,却迅速转身将自己的女儿告上了法庭。她认为梅艳芳的遗嘱有问题,认为自己理应得到所有遗产。对于这个举动,人们或许能理解为悲伤过度,然而更让人震惊的是,她接下来对梅艳芳身边的所有人展开了无情的诉讼——朋友、医生、遗嘱执行人,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101岁的老太太,拉着一堆诉状,依然能够坐在法庭上,认真地争取每一笔可能的遗产。这不仅是为了名誉,也不是为了清白,而是为了那些零和数字。在她的眼中,唯一值得关心的,便是如何把财富收入囊中。
有些人说她太可怜,孤苦无依,靠打官司维持存在感。但香港媒体揭露过她的过去——覃美金是个老赌徒。年轻时她便以运气见长,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她的赌性愈加严重,七万港币完全无法满足她的需求。她唯一活着的儿子起初和她站在一边,企图推翻梅艳芳的遗嘱,想着如果遗产一改,钱就能进他们的口袋。母子俩,像极了合伙人,彼此配合,但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唏嘘。
当电影《梅艳芳》上映,儿子反而跳出来抗议,称片方侮辱了家人的形象。这时候,覃美金毫不示弱,直接发布公告宣布与儿子断绝关系。三条公告连发,气氛一度剑拔弩张。
她的人生,仿佛永远在进行一场“冷酷的较量”。既冷酷无情,又坚定执着。你能说她冷血吗?她甚至可以与亲生儿子翻脸;你能说她有情吗?二十年来,她一直在为那笔遗产奋力争斗,几乎不留余地。
曾有港媒传言,说覃美金长寿的秘诀在于心态好、作息规律、饮食清淡。但这些说法无疑是对她经历的误解。她活到101,靠的不是养生,而是精算的心机与不舍的“算盘”。她清楚,每一天醒来,都是为了能争取到更多的财富,甚至每一位律师都成了她的“工具”。她的每个动作、每个决策,都在为“人生最后一笔财务规划”做准备。
在她的世界里,情感与人性早已被遗忘。她的生活,不是为了养老,而是为了拿到更多的钱。活到这样的年纪,她依旧没有停下来。至于旁人如何看她,已经不再重要。
说到底,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还是为了走得更从容,不带一丝悔恼?梅艳芳的母亲已经101岁,依然活得精力充沛,奔波在法庭和赌场之间,可她的名字再也无法与那份属于梅艳芳的荣耀挂钩。她的名字属于她自己,但她的荣耀却是梅艳芳的。
这一切,究竟该如何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