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圈里,每一部作品都非常独特,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叙述方式。而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这部《731》。
一、坎坷诞生路
从立项到定档,可谓是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整整 8 年的时间,4 次推迟定档,却依然有超 590 万人对它满怀期待。在筹备阶段,就因为题材过于敏感,投资商撤资高达8000万,主演也在中途退出,这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在创作过程中,力求真实还原那段反人类的罪行,可就是因为“太过还原”,画面多次被要求删减。
预映前,平台突然撤下相关信息,还遭到了大量来自东京的举报。同期上映的《南京照相馆》占据了较大的放映份额,而《731》却处于零宣发、零排片境地。
不过在8月3日,央视宣布《731》定档9月18 日“九一八”纪念日。这个特殊的定档日期,像是历史的一声呐喊,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过去。
二、《731》带来的三大信号
(一)去除资本控制,官方开始掌权
回顾过去,在“流量第一”的时代,娱乐圈充斥着各种乱象。就拿《小时代》系列来说,它靠着流量明星获得了高票房,但剧情空洞,充满了拜金主义。这样的作品仅仅是为了迎合市场和资本,却忽视了作品本身的内涵和价值。
而《731》则不同,它触碰了资本的利益,却也代表着创作思想的觉醒。它打破了娱乐圈的潜规则,中央媒体宣布定档,更是扭转了资本把控电影市场的局面。
这意味着,官方开始在电影创作和市场导向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让电影回归到历史真相的本质。
(二)流量时代告一段落,历史剧开始回归舞台
曾经,“IP 变现 + 明星带货” 的套路在电影市场盛行一时。像《爱情公寓》《上海堡垒》等电影,打着情怀和明星的旗号,却在内容上让观众大失所望。
但从 2025 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731》还未上映就已经火遍全网,《南京照相馆》成为暑期档的黑马,同时还有多部抗战题材电影确定上映。
这些现象,打破了“电影成本高、收益低”的主旋律,让我们看到历史剧正在重新回到舞台中央。观众不再仅仅满足于那些空洞的流量电影,而是开始关注有深度、有内涵的历史题材作品,这是电影市场的一次重要转变。
(三)观众的需求变化以及市场走向的调整
在过去,商业片和娱乐片占据了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比如《消失的她》《抓娃娃》等电影,凭借精彩的剧情和商业营销,取得了高票房。然而,如今观众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
《南京照相馆》票房领先,《731》的“想看人数”更是创了纪录,首日排片率达到了15%。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观众开始更加关注历史真相和有深度的作品,他们希望通过电影了解过去,汲取精神力量。
电影市场也在根据观众需求进行调整,更加注重作品的质量和内涵,而不是单纯追求商业利益。
三、票房预测与可能面临的挑战
《731》的票房难以预料,但从“想看人数”来看,它有取得较好票房成绩的潜力。毕竟,有这么多观众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说明它已经在观众心中引起了共鸣。
然而,电影要想取得票房突破,也并非一帆风顺。前期宣传受限,导致很多观众可能对这部电影了解不够。
这类沉重的历史题材,部分观众可能在接受度上存在差异。同期,其他影片的竞争也会给《731》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电影的票房表现。
四、教育意义与反映的问题
《731》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它就像是一把利剑,为三千万遇难同胞讨回了说法,还原了那段被尘封的历史真相。
在曾经,被资本控制的娱乐圈,畸形地追求流量,忽视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很多电影只注重商业利益,却忘记了电影作为文化载体的社会责任。
而这部影片的出现,体现了观众对历史真相的追逐。它让我们看到,观众不再愿意被流量电影所迷惑,而是渴望通过电影了解真实的历史,从中汲取力量。
这部电影也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传播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