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清楚,国产剧里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好剧,像《大宅门》《亮剑》,还有那些王朝剧、四大名著等,我至今也常常回看。但今天,我特别想聊聊以前的港剧,并不是有意贬低其他剧集,而是纯粹个人喜好——就像有人喜欢吃萝卜有人喜欢吃青菜,我就先从“港剧这盘菜”开始啃一口,尝尝味道。
我尤其对金庸的武侠剧情有独钟,虽然其他类型的剧集也很出色,但我看的并不全面,所以今天主要谈一谈这个领域。
1. 声控福利:港剧配音堪称艺术!
当年听国配版的港剧,那一声“锵!”刀剑出鞘的音效,简直让耳朵都怀孕了!虽然后来我知道粤语原版更加原汁原味,但那种带着激情的“激昂男中音”,早已深入我的记忆深处,成为一种经典的代名词。与此相比,国产剧的配音似乎少了一点那种肾上腺素的冲击感,虽然标准而清晰,但总让人觉得缺乏点什么。再说明一下,这并不是说《武林外史》里的BGM不够震撼哦!
2. BGM狂魔:港剧的BGM几乎是隐形的主角!
看国产剧有时会怀疑音响出了问题,因为总感觉背景音乐寡淡无味;而港剧则仿佛为你上演一场私人音乐会!在《陀枪师姐》里,抓贼的时候总有那激动人心的战歌;《鉴证实录》中的验尸场景也伴随着紧张的悬疑曲;甚至连降龙十八掌的招式,都能配上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嗷呜~”音效!更妙的是,几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主题曲,随口就能哼出《天命最高》或《女人本色》这类经典旋律。而回想起早期的国产剧,除了那首“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你还能记得什么?不过,现在的仙侠剧OST倒是有些力道了。
3. 创作信仰:港剧人视“做剧”如军功章
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背后,可谓是香港电视圈集体拼劲的成果。黄霑和顾嘉辉亲自操刀制作音乐,演员们也进行了严格的武术训练。而更让人佩服的是,他们拒绝了盲目跟风,选择了创意与独特性。《寻秦记》大火后,制作方并没有急着拍类似的穿越剧,而是决定尝试《九五至尊》这样反穿越的创新之作。而某些当下的内地剧呢?连豆瓣评分都不足4分,却敢大言不惭地称自己是“爆款”,播完后还反过来甩锅给观众,说观众“欣赏不了”!
4. 节奏大师:港剧是一碗加量不加水的螺蛳粉
港剧的节奏堪称“秒杀”一切!你能在20分钟内看到地铁追凶、法庭对峙、感情破裂、吃碗云吞面这些剧情瞬间转换,仿佛随便换个台就能继续看下去。而国产剧呢?即使是吃一碗面,也能拍上三集!从和面的每一个细节到葱花的特写,细腻程度令人窒息,但当你跳过一集回来时,突然发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已经飞速发展,“这俩人怎么突然就结婚了?”
5. 画面玄学:港剧自带怀旧滤镜
港剧的画面通常偏向温暖的黄灯光和饱和的色彩,整部剧散发着一种复古怀旧的光芒。相较之下,国产剧通常采用4K高清冷白皮,虽然画面精致,但总给人一种像看旅游宣传片的感觉。而合拍剧的制作更是分裂——同一批演员,在香港拍时,画面仿佛是烟火气息浓厚的大排档,而在内地拍时,秒变成了设计感十足的样板间!比如《使徒行者》和合拍版的对比,不禁让人怀疑:“这是同一部剧吗?”
6. 演技流派:港剧是一锅麻辣烫,国产剧则是一锅文火煲汤
港剧中的表演往往夸张、戏剧化,人物常常通过瞪眼、咆哮来传递情绪,这种浮夸的表演方式,却令人不由自主地上头——欧阳震华挑挑眉就能让人捧腹大笑,关咏荷瞪眼时能让你情不自禁地想掉眼泪。而国产剧则更为稳重、克制,像《雍正王朝》这样的剧,给人的感觉像是在上历史课,严谨又深沉。两者的精髓差异在于,港剧中的人物仿佛是你身边的邻居,充满烟火气,而国产剧的角色则更多像是你不可轻视的领导,庄严而遥不可及。
7. 布景哲学:TVB的泡沫假山是我的赛博故乡
你不得不承认,TVB的那些纸板豪宅和塑料瀑布,早已成为我们心中无法抹去的经典印象。娥姐在“同一个警署”破案二十年,富豪在“同一栋别墅”里争斗三十载,这些都成为了港剧的标志性元素。而国产剧的实景拍摄虽然美轮美奂,《琅琊榜》的山河壮丽甚至让人一度停下来看截图,但有时你会忍不住想:剧情什么时候开始的来着?
最后的总结:
想看商战权谋剧?《创世纪》要比《华尔街之狼》还要深刻;想看乡土人情?《父母爱情》绝对治愈力MAX;警匪对决?《潜行狙击》无敌!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永远的神!
最让人心酸的是——TVB的演员拿着盒饭钱,演绎出满汉全席的味道;而一些内地明星,却端着金饭碗,演绎的却只是“台式卤肉饭”的戏份(这可不是针对某个人,只是大家都懂的事儿)。
港剧像是那火辣的前任:套路早已熟悉,但总是忍不住回味;国产剧则像是沉稳的现任:细水长流,偶尔也让人打个盹。成年人的选择往往不再是二选一——我两个都要!(不过,港剧永远是那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