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院里有部叫《南京照相馆》的片子火了,上映才几天,票房就蹭蹭往上涨,直接破了9亿大关。
可谁也没想到,这部电影火得快,挨的骂更狠,一夜之间突然冒出成千上万条恶评,有人没看电影就骂血腥;有人阴阳怪气说又拿爱国圈钱;更有人连导演都不放过,把人家照片P成了遗照...
这到底是怎么了,一部讲真实历史事件的电影,怎么就捅了马蜂窝?
正文先说说这部电影的真实来历。
《南京照相馆》讲的不是凭空编造的故事,而是1937年真真切切发生在南京的事。
当时南京城破,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在冲洗日军照片时,发现了三十多张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
这个孩子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加印了16张,把它们装订成册藏进寺庙厕所的墙洞里,封面上用血画了个心脏和利刃,封面正中央还写着一个大大的“耻”字。
这本相册后来无意间被他的同学吴旋找到,他偷偷将其放到佛像底座下面,隐藏了整整六年。
最终在1947年成为审判战犯谷寿夫的铁证,成功把这个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送上了刑场。
这部电影的灵魂就是用真实的历史,重现那段血写的记忆,英文片名《Dead to Rights》(铁证如山)更是直指电影的核心。
为了更好地重现那段历史,导演申奥和主创们可下足了功夫。
现代的南京城墙修得崭新,团队就用投影把每块砖纹做旧,复刻1937年的弹痕与血迹。
因为史料记载侵华日军平均身高只有1.58米,所以选演员时特意让高个子演中国人,矮个子演日军。
电影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历史所记载的那样来还原,因此电影一经上映,便口碑爆棚,票房一路高歌猛进。
谁料第五天,豆瓣突然涌入1.2万条的一星差评,让电影的评分直接从8.6分骤降到7分以下。
有人挑刺,说王传君演的汉奸毫无逻辑;有人嘲讽片子靠爱国圈钱;更有人没看电影就直接开骂,称血腥画面会教坏小孩...
这些评论还算“合理”的,更恶毒的还在后面...
导演申奥的豆瓣主页被数百张AI生成的遗照刷屏,电影官博发出的日军屠杀原图还被恶意P上淫秽元素。
技术公司一检查,发现这些突然涌现的恶评竟然有超过3000个账号IP地址来自境外地区。
而国内这边边跳得最欢的是个北京博主,他拍视频叫嚣,说给自己一万块也不屑看这部电影,还提到了日本近几年为中国所做的贡献,让大家不要只记得仇恨。
视频获得了1.5万的点赞量,评论区直接炸锅了,怒骂“京爷”跪舔日本,没有民族气节。
看到电影上映后得到那么多反响,日本那边也坐不住了,他们紧急发文,要警惕“反日情绪”。
东京电视台更嚣张,报道时故意把“南京大屠杀”模糊成“南京事件”。
多家日本企业还扬言,如果电影的票房超过10亿就立马撤资,让中国的经济退回清朝!
你以为这就完了?更恶心的还在后头。
8月5日晚,有博主还爆料自己被拉进一个神秘的群聊,进去一看傻了眼,里面都是在小红书上为日本宣传的水军。
群主指挥群里的人根据风向随时调整策略,比如最近主打电影血腥不适合孩子观看,完成任务后截个图发群里就能领钱,互动量高了还能多挣点。
这个群里每天有一百三十多号人排着队领任务,每条恶评给两三块钱。
他们为了这两三块钱,就能把良心卖了!
博主发现不对劲后立马在群里呼吁大家清醒一点,可群里还有人理直气壮地拿只要能赚钱回复他。
看到这,网友们这才恍然大悟,难怪《南京照相馆》评论区总有人问“适不适合带孩子看”,接着底下就有人一唱一和,装得跟真事似的。
其实,导演申奥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切的发生。
他在路演时就曾表明,“战争”从未结束,不过以前伤人靠武器,而现在伤人靠舆论。
这话说得太透彻了,八十年前日本人用刺刀伤害民族同胞,八十年后有人想用键盘诛国人的心!
尽管外界多次试图通过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抹黑电影,但《南京照相馆》还是凭借其自身的优秀收获了一大批支持者。
在电影里,导演刻意避开过度血腥的画面,用普通人在绝境中的微小抵抗来展现民族精神。
比如林毓秀怀抱被摔死的婴儿强颜欢笑配合拍“幸福家庭”照的场景,镜头并没有拍婴儿落地的暴力瞬间,而是通过母亲扭曲脸部特写来展现人物内心的巨大悲痛。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说不适宜给孩子们看。
面对这种质疑声,申奥导演回应道,这部电影会一直等着他们长大,因为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
没错,我们记住1937年的血,不是为了恨今天的谁,而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这些道理那些举报的人永远不会懂,我们守护历史真相,不是为了拉仇恨,而是警示大家珍视眼前的和平。
结语88年过去了,南京的伤痛记忆非但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通过这部影片被重新唤醒。
等到《南京照相馆》在全球各地的银幕亮起的那时候,全世界的观众将和中国人一起面对一段被某些人试图掩盖的历史真相。
而那些保存在“吉祥照相馆”里的照片,最终会穿越时空,在2025年的夏天成为一个民族拒绝遗忘的最有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