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IP改编总是面临两难境地:要么失去原著的灵魂,要么无法将新寓意巧妙包装。这不,Netflix为了庆祝简·奥斯汀诞辰250周年,推出新版《傲慢与偏见》,一公布演员阵容就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这次讨论的焦点并不在于新版是否可以拍摄,而是选角中现代元素与原著精神的碰撞,直接引爆了大家对于“经典重塑”的焦虑感。究竟这一新版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它是否敢于将奥斯汀婚恋经济学的真相展现给当代观众。
选角争议的背后反映的是代际之间的认知差异。在90后的集体回忆中,达西的形象是由科林·费斯塑造的那种湿身而出的禁欲者,而Z世代则被艾玛·科林模糊的中性气质所吸引。编剧更是大胆地将伊丽莎白的台词修改为“婚姻是一种经济制度”,这就像是把奥斯汀压抑了200年的潜规则一股脑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一手法的强度可谓是超过了非裔演员在安妮·博林角色上的演绎——直接对人物底层动机进行了重写。
从剧照中能够看出,伊丽莎白策马扬鞭溅起的泥点,显示出这一版并不打算复刻蕾丝阳伞的维多利亚美学,反而在视觉上体现了《燃烧女子的肖像》中那种粗犷而强大的女性力量。然而,问题在于,当达西的傲慢被解读为社交恐惧症,班奈特太太的市侩则被重新构建成生存焦虑时,这样的解构是否会掏空原著独特的英式讽刺?
与《爱玛》通过糖果色重新定义古典叙事,获得92%的烂番茄好评相比,此次Netflix显然走得更远。通过选择《王冠》中反叛角色的艾玛·科林来撕去淑女标签,再让《聊天记录》中游走于各种文艺男之间的杰克·劳登来演绎拧巴达西,选角导演明显在对认知进行一番博弈。
曾经,凯拉·奈特莉因2005年版而获奥斯卡提名时,也曾遭原著粉的质疑,如今她却成了标杆。或许所有颠覆性的改编都要经历这种“先吐槽再点赞”的过程,就像当年李安让大家看到武侠版本的《理智与情感》一样。
经典重构的最大挑战在于尺度而非技术。BBC 1995年的版本被奉为经典,恰恰是因为它未改动原著对话,然而通过眼神和镜头调度展现出了性张力。如果这次Netflix真的敢让伊丽莎白说出“成为一个人比嫁给谁更重要”,那么或许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奥斯汀。
毕竟,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不理解马车的速度如何影响私奔的难度,但在房贷压力下的婚姻妥协问题上,大家可是深有共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