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荣兰)当南宁街头的老友粉香气飘进银幕,当“一镜到底”的镜头语言直面生活本真——近日,广西德力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正式披露,旗下三部重磅作品:院线电影《人间三两粉》、套拍网络剧《老友正当时》及纪录片《一次过》已进入开机前冲刺阶段。三部作品以南宁老友粉为文化内核,聚焦市井生活的烟火与温情,更将以“一镜到底”的高难度拍摄手法挑战行业极限,有望为华语电影工业注入本土创新力量,书写现实题材创作的全新篇章。
以粉为媒:让城市记忆在镜头下流淌
“老友粉的酸香鲜辣里,藏着南宁人的性情与这座城的灵魂。”项目总策划、总制片人闫雨涛在接受采访时,将这道百年美食定义为“最生动的城市文化密码”。他介绍,三部作品虽共享同一文化基底,却通过不同载体呈现独特价值:院线电影《人间三两粉》以老字号粉店为时空锚点,串联起几代人坚守手艺的传承故事,于锅碗瓢盆间藏尽对时代变迁的细腻观察;网络剧《老友正当时》则将镜头对准年轻一代,用奋斗路上的笑泪与成长,勾勒城市活力与青春锋芒;而纪录片《一次过》作为幕后纪实载体,将全程跟踪电影与网剧的创作过程,重点记录“一镜到底”拍摄手法从构思、推演到最终实现的艰辛历程,揭开这一高难度技术背后的团队协作与行业突破。
“我们想让观众看到,老友粉不只是早餐桌上的一碗热汤,更是邻里间‘熟客多放酸笋’的默契,是异乡人归来时‘老板照旧’的温暖。”闫雨涛说,电影与网剧将通过美食串联亲情、友情与乡情,而纪录片则让观众看见“镜头背后的镜头”,感受创作的执着与影视工业的细节。
一镜到底:用技术突破还原生活本真
“没有NG,没有剪辑,从开机到杀青,每个镜头都必须一次到位。”导演邓宇用“极致考验”形容此次“一镜到底”的拍摄挑战。他透露,为实现这一艺术构想,团队需要耗时半年打磨剧本、勘察场景、排练调度:从演员走位的毫厘之差到镜头运动的流畅衔接,从灯光角度的实时调整到录音设备的隐蔽布置,每个细节都经历了数百次推演与彩排。
“‘一镜到底’的魅力在于‘真实’。”邓宇解释,这种拍摄手法要求表演、摄影、灯光、录音等所有环节如齿轮般严丝合缝,既能让观众获得沉浸式的现实体验,也能最本真地展现演员的功底与团队的协作张力。“当镜头跟着主人公走进热气腾腾的粉店,穿过嘈杂的菜市场,掠过老街的骑楼,观众会感觉自己就站在南宁的街头,闻到老友粉的香气,听到街坊的闲聊——这种代入感是传统剪辑无法替代的。”而这些“无缝衔接”的背后,正是纪录片《一次过》将要捕捉的核心:从剧本围读时的细节争论,到现场排练时的反复调整,再到正式拍摄时的屏息时刻,全方位呈现“一镜到底”的创作密码。
据业内人士分析,此次电影与网剧同步采用“一镜到底”手法拍摄,且搭配纪录片全程记录创作过程,在华语影视史上尚属首次,其技术难度与创作野心有望刷新电影工业的纪录,为现实题材创作提供“地域文化+技术突破”的全新范本。
本土突围:让地方符号走向更广阔舞台
近年来,广西影视产业持续深耕本土文化,从山水风光到民俗风情,多部作品凭借鲜明的地域特色获得市场关注。此次《人间三两粉》系列项目的推进,不仅是对本土文化挖掘的深化,更标志着地方影视公司在技术创新上的大胆突围。
“老友粉是南宁的‘味觉名片’,但它承载的人情冷暖是共通的;‘一镜到底’是技术挑战,但它追求的真实表达能让每个观众共鸣。”广西德力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团队希望通过精准的文化表达与前沿的技术手段,让这道地方美食成为连接地域与全国的情感纽带,也让纪录片《一次过》成为展现影视人匠心的窗口。“当观众为粉店里的坚守感动,为年轻人的奋斗喝彩,更为幕后团队的执着动容时,南宁的城市形象与华语电影的创新力量,都会在故事中变得立体而鲜活。”
目前,三部作品的演员阵容与具体开机日期即将公布。主创团队表示,将以严谨的创作态度与专业的技术水准为作品护航,力求用最真实的镜头语言,为观众奉上一部满溢南宁味道、饱含生活热望的影视佳作,让“老友粉里的中国故事”与“镜头后的创作初心”一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