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琦大学毕业后的三年,迟迟没有接到任何戏,成了中央戏剧学院最令人尴尬的待业生。他从小学习京剧,个性倔强,对于那些不公正的事情总是直言不讳。有一次,剧组的副导演胡乱指挥,他当场毫不客气地反驳;在用餐时被要求向领导敬酒,他宁愿拒绝。这种态度让他逐渐连小角色都失去了机会。
有一天,刘佩琦坐在母校门口,啃着一个馒头。恰巧,陈佩斯来找他拍一部电影《二子开店》。刘佩琦心里想着,这不过是又一次的骗局,便质疑道:“这么多人盯着的角色,我能胜任吗?”而陈佩斯并没有提及他目前的窘迫,反而以细致入微的态度为他讲解剧本:“这个台词手该放在哪里?”那一刻,三年来,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有人认真对待自己的演艺事业。
为了塑造一个街头混混的角色,刘佩琦每天都泡在西单夜市,跟着三轮车夫学习观察他们的动作,最后把裤脚磨破。拍摄打斗戏时,他甚至真的挨了几下,后来才知道陈佩斯考虑得很周全,特意准备了棉被供他保护。
电影上映后,观众并没有记住“麻杆”这个配角的名字,但刘佩琦的名字却开始在剧组中传扬开来。在拍摄《离开雷锋的日子》时,他特意在雷锋纪念馆待了整整一个月,观察那些老兵们悼念时的小细节。到拍摄《大宅门》的时候,有人说他过于正派,于是他在镜子前练习奸笑。
当他获得奖项的时候,总是提到改变他命运的是陈佩斯那句“你琢磨琢磨”。在那之前,他总是被当成刺头,而这一刻,他终于被视为一名真正的演员。
如今刘佩琦已经六十多岁,每天清晨依然坚持练习京剧。有些年轻人觉得他的演技死板,他则指着墙上三十年前的剧照,淡淡地说:“看看我的眼神,始终如一。”去年他在拍摄一部乡村剧时,遇到年轻演员抱怨条件艰苦,他便带着他们去麦田中:“看,这麦子在冬天冻得萎缩,春天依然会重新生长。”
他在合同中明文规定不参与炒作,剧组聚餐时绝不会喝酒。助理说他在谈片酬时从不漫天要价,合同一签就不会再改动。
有人说他傻,他笑着回应,自个儿憋不住气就会去跑步。六十岁了,他的嗓音依旧响亮,家属院的人都能听见他的吊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