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的最新舞蹈作品引发了新的争议。这场表演中,男舞伴的腰部仅用一条窄布遮掩,近似丁字裤,而女舞者则穿着轻薄的纱衣。观众对这场演出纷纷表达看法,有人形容其场面为:“男者的汗珠渐渐滑落,女者的薄纱也随之湿透,现场观众屏住呼吸,昏暗的灯光下只剩下喘息声,两人十指紧扣,彼此寸寸相近,又一分一寸地撕裂开来……”
单凭这一段描写,已颇具隐晦而难以明言的意味,因此质疑其表演究竟属于“成人艺术”还是“艺术成人”也就成了观众的正常心理反应。实际上,杨丽萍的舞蹈风格一直铭刻着动物的印记,区别只在于她每次选择模仿的动物不同。二十年前,她曾把虎纹和孔雀羽毛展现于舞台之上,那一场孔雀舞确实令人震撼、优雅动人。
正如她自己所言:“肉本来就是舞衣”。经历这些年的演绎,她不仅局限于孔雀舞,还增添了许多其他以动物为主题的舞蹈设计。之前的蛇舞引起了不少观众的惊叹,令一些人感到恐惧,仿佛真的见到了蛇,然而也有观众指责男女共舞不合时宜。然而,即便有争议,她的演出始终座无虚席,票务每场都售罄。
争议自始至终存在,但她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愈加显得大胆,似乎在追求一种“以人体倾诉”的艺术方向。艺术的意义,存在即合理;你认为存在,它便存在;你觉得不存在,它也可以不存在。然而,她的舞蹈是否注重美感?甚至可以说,观感美感是否放在首位?在观众眼中,她的舞蹈究竟是让人觉得美丽,还是娇羞?这可能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人而异。
例如,若心中纯净,所看到的便是美好与纯洁;若心中充满杂念,所见便会显得庸俗。这正是艺术界常有的定义模糊现象。一旦有人声称这并非艺术,或许会有人反驳,认为你未能理解其深意。因此,关于杨丽萍,可以说她非常出色。她的独舞作品无疑充满美感和高难度,而到了七十岁的她,仍然能够舞动,已然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为舞蹈不育子、不婚姻,为了保持体态连饮食都要认真计算米粒,指甲修剪得细长而时刻保养……
一般人又有几人能如此坚持?不过这些并不能决定她作品的艺术成分究竟多重。或许监督机构有其特定的标准,才使她的作品能够顺利通过审查并得以展示。当然,观众的选择与否,还是个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