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惊梦/文
体育电影大约是最适合叙述“成长”主题的题材类型之一,特别是在融入了亲情、友情等诸多元素后,能够生成冲突与和解、寻觅与收获、平凡与超越等开放性主题,进而以角色的人物弧光,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触动,潘斌龙、侯佳音、徐佳主演的励志电影《不再退缩》就是如此。
电影开篇就交代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侯佳音饰演的刘星榆患有先天跟腱挛缩,不可避免地从小被冠上了“小瘸子”之类的外号,即便是如正常人般跑跳都是难如登天,更遑论参加以热血速度和激烈对抗著称的冰球运动。而当刘星榆最终圆梦冰场,在那句“人人都不看好你,但偏偏你最争气”背后,是她自己对于命运的抗争,更有父母有策略、无条件的支持与托举。
潘斌龙饰演的刘中华被女儿问及什么是运动时曾说:“运动是生命的呐喊,是向世界证明我们来过的证据。”这句台词如同一把钥匙,解开了中国式家庭教育中“普娃如何成长”“劣势如何逆袭”的命题。
影片以一场冰球赛为主线,穿插着刘星榆从先天跟腱挛缩,到父亲带她辗转求医,历经身体与精神锤炼的片段。这场刘家父女关于“精神托举”的漫长跋涉,也为万千家长打开了一个窗口,一个关于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将先天短板劣势转化为生命韧性的窗口。
在这场漫长的跋涉里,刘中华夫妇“信任-陪伴-共情”的育儿智慧值得如今许多被“鸡娃”之风影响的家长们深思:当刘星榆提出想打冰球时,刘中华没有以“身体条件”为由阻止,而是用行动铺路,从小背着女儿遍访名医,耗费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陪娃训练,顶着寒风蹲守教练家门一天,这种“用行动代替说教”的方式,让支持超越了情感层面,成为可触摸的阶梯;而母亲李玉蓉砸开箱子锁头的细节极具象征意义,她不仅打破物理意义上的枷锁,更隐喻着家长需放下“替代成长”的执念,当刘星榆在赛场上摔倒时,镜头扫过观众席上紧握双拳的父母,他们的表情里不只有焦急与心疼,更有“看着你跌倒再爬起”的笃定;当女儿遭遇挫折不想继续训练时,刘中华既没有高声威胁,也没有轻易妥协,而是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基础上给予她选择的选择,这种“不规划人生路径,只提供选择空间”的理念和精神状态,实在太值得内卷化教育下的家长学习。
导演齐星通过这个东北家庭的故事,为焦虑的当代家长提供了一剂清醒剂:与其用焦虑浇灭孩子的热情,不如用信任点燃他们内心的火种。精神的托举远远要比物质上的托举来的更有意义,影响也更加深远。毕竟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完美产品,而是孕育不再退缩的灵魂。正如冰球场上那声清脆的击球声所昭示的那样:真正的成功,从不在起跑线的完美,而在跌倒处永续向前的勇气。这或许就是中国式家庭教育最珍贵的启示:在劣势的裂缝中,种下精神的光,静待它长成参天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