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岁的娱乐业大亨大卫·格芬与三十二岁的前夫多诺万·迈克尔斯的离婚诉讼,撕开了好莱坞权贵圈层的隐秘一角。当年轻舞男指控亿万富豪“吃干抹净”时,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权力博弈,暴露出的不仅是个人恩怨,更是金钱、欲望与法律交织的复杂图景。
一、跨越半世纪的“爷孙婚姻”
大卫·格芬的名字,几乎等同于美国流行文化的半部发展史。从签下鲍勃·迪伦、涅槃乐队等传奇音乐人,到与斯皮尔伯格共创梦工厂,他的商业版图曾覆盖唱片、电影、传媒等多个领域,巅峰时期身家超百亿美元。2007年退休后,他的财富仍稳定在八十七亿美元,稳居全球富豪榜前列。
与这样的行业巨头相比,迈克尔斯的履历显得格外刺眼。这个来自密歇根贫困家庭的年轻人,早年以脱衣舞男、网络擦边主播为生,甚至被曝参与过地下夜店的裸舞表演。两人关系的起点充满争议:据迈克尔斯透露,2016年格芬通过约炮软件与其发生关系,一晚支付一万美元,此后长期保持有偿交往。这段始于金钱交易的关系,在2023年突然升级为婚姻,引发舆论哗然。
二、离婚诉讼中的权力博弈
婚姻仅持续不到两年,格芬便以“不可调和的分歧”为由提出离婚,并聘请好莱坞顶级离婚律师劳拉·瓦瑟代理诉讼。根据加州法律,由于格芬的财富主要来自退休后的股权投资,股票分红属于个人财产,迈克尔斯难以分得巨额资产。法院最终判决他仅能获得一年配偶赡养费及律师费,这与他声称的“终身支持”相去甚远。
迈克尔斯的指控则充满戏剧性。他在诉状中详述了格芬的控制欲:强迫脱毛、要求接受痛苦的激光治疗、讽刺其贫困过往以摧毁自信,甚至诱导其沾染毒瘾。这些细节与格芬一贯塑造的慈善家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这位曾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捐赠数亿美元的富豪,被描绘成利用他人创伤满足私欲的操控者。
三、法律缝隙中的利益角逐
这场诉讼的核心矛盾,在于“口头承诺”与法律条文的冲突。迈克尔斯声称格芬曾承诺“平等分享资产、终身经济支持”,但格芬的律师否认存在任何形式的合同。加州法律对配偶赡养费的规定,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对等:婚姻持续时间不足十年的,通常只需支付婚姻时长一半的赡养费,且金额不超过支付方收入的20%。
这种法律设计,客观上保护了高净值群体的财富安全。格芬的律师团队正是利用这一点,将迈克尔斯的诉求界定为“情感勒索”。而迈克尔斯试图通过揭露隐私细节(如性癖好、毒瘾)争取舆论支持的策略,反而引发公众对其动机的质疑——究竟是受害者维权,还是失败者的报复?
四、娱乐圈的权力镜像
这场诉讼折射出娱乐圈的深层逻辑:在资本主导的权力结构中,年轻从业者的身体、情感甚至创伤,都可能成为交易筹码。格芬并非孤例,从梦工厂时期与斯皮尔伯格的商业博弈,到早年与雪儿的绯闻,他的人生始终围绕着资源争夺展开。而迈克尔斯的经历,更像是无数试图通过婚姻改变命运者的缩影——当青春红利耗尽,等待他们的往往是被抛弃的结局。
公众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有人指责迈克尔斯“拜金”,也有人同情其遭遇,认为格芬的行为是“物化他人”的典型。这种撕裂的舆论场,恰好反映了社会对财富与权力关系的复杂心态:既向往富豪的生活方式,又对其道德瑕疵充满批判。
五、隐秘角落的行业生态
格芬与迈克尔斯的故事,只是娱乐圈权力游戏的冰山一角。从梦工厂初创时期的资本运作,到好莱坞明星的离婚大战,类似的剧本不断上演。在这个充满诱惑与陷阱的行业里,年轻从业者往往处于绝对弱势:他们的身体、隐私、甚至人生故事,都可能被资本力量随意拿捏。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权力失衡正在向其他领域蔓延。近年来,“富豪+鲜肉”的组合频繁出现在社交媒体,从硅谷投资人到中东王室成员,越来越多的权贵被曝出与年轻伴侣的争议关系。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资本通过经济控制、舆论操纵等手段,将他人的人生纳入自己的权力版图。
结语:当爱情沦为商品
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离婚诉讼,最终以格芬的完胜告终。迈克尔斯在获得短暂关注后,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而格芬的财富帝国毫发无损。但事件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在资本主导的社会里,年轻从业者的尊严与权益该如何保障?当爱情、婚姻、甚至身体都可以明码标价时,人性的底线又该在哪里?
如果你对这场好莱坞权力博弈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持续关注此类案件的法律实践,以及娱乐圈权力结构的深层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