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铁血丹心》首次播出时,我看了几集后便没有继续追下去,回想起来,颇感遗憾,打算现在补完它。并非因为《铁血丹心》的质量不高,而是金庸的武侠改编剧已经看得太多,尤其是《射雕》三部曲,几乎年年翻拍。郭靖、黄蓉等人物的故事几乎每个观众都烂熟于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的原版翻拍再难吸引旧观众,而过度改编(比如于正版本的《笑傲江湖》)又往往引来口诛笔伐。或许这就是《铁血丹心》未能走红的原因。
不过,最近播出的《华山论剑》却让武侠迷眼前一亮,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改编风格,尤其是《东邪西毒》篇和《五绝争锋》篇,这两部分的内容提升了整个剧集的层次感,呈现出既保留武侠精髓,又有所创新的风格,堪称佳作。
关于《东邪西毒》篇,我们可以另开话题慢慢探讨,而今天我们先聊聊《五绝争锋》的部分。这一部分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主角群体,而是最后登场的一个重量级“配角”——明教教主钟绝圣。
当五绝群英几乎要打败钟绝圣时,许多观众都心生疑惑:这位钟教主究竟是谁?为何如此强大?大家对明教并不陌生,但我们记得明教鼎盛的时候,是在《倚天屠龙记》里,而《射雕》时期并未听说过这个教派。更让人困惑的是,《华山论剑》的时间线设定在《射雕》之前,按理说明教的历史应该还没有那么深远。
从金庸的世界观来看,钟绝圣的角色或许并非原创,而是原著中提到过的某位人物。不过,是否同名,是否为同一人,仍无法确定。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提到,第八代明教教主的武功为历代之最,练就了乾坤大挪移的第五层,成为武林中的绝顶高手(当然,不包括张无忌,他是开挂的存在)。那么,《华山论剑》中的钟绝圣,如果他能在五绝面前以一敌五,险些不落下风,那么他是否就是原著中的钟教主呢?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但如果考虑到修仙的可能性,就不好说了。
毕竟,黄药师早已踏上修仙之路,白发返青的昆仑药童,也未必没有类似的长生术。如果明教的钟教主也具备类似的返老还童,甚至不死之术,未尝不可。事实上,明教的总部便设在昆仑山,这使得欧阳锋和黄药师其实是同乡,两位修行者在外漂泊,偶然相遇,真可谓是“他乡遇故知”。
从时间线上来看,《射雕》发生在南宋庆元年间,而金庸的小说中提到,历代明教教主中,除了第八代钟教主,还有第32代衣教主、第33代阳顶天,以及数位不同年代的教主,如南宋建炎年间的王宗石、绍兴年间的余五婆、绍定年间的张三枪等。南宋一共有22个年号,而《华山论剑》剧情的设定,时间应该早于《射雕》,大致发生在宋孝宗时期,这个时期南宋经济文化鼎盛,明教的活动应该较为低调,也未必有杰出的教主出现。
因此,《华山论剑》剧中的设定,虽然将五绝的敌人设定为明教,这个剧情有点牵强,但编剧显然对金庸的作品做了深入研究。剧中钟教主的强大武功虽然令人震惊,但并未完全考虑到金庸设定的时间线。在原著中,明教的教主更迭迅速,钟教主若是存在,也不可能是第八代教主。毕竟,若明教的教主一直延续至第八代,那未免太过夸张,除非这些教主有着超乎常人的长寿。
如果剧中真的设定钟教主比五绝的战斗力更强,那将彻底打破金庸武侠世界的武力体系。在金庸的世界里,最强者通常是按年代划分的,越靠前的角色,武力值越高。例如,乔峰、段誉和虚竹的武力值稍高于五绝,而天山童姥、逍遥派的几位高人,则遥不可及。所以,《华山论剑》中的设定在某种程度上让金庸的武侠世界失去了平衡。
至于剧中那位突然登场的钟绝圣,拥有九阴真经并四处传播的设定,简直推翻了原著中九阴真经只有五绝掌握的设定。如果明教早就拥有九阴真经,那为何在南宋年间,明教依然没有显现出任何令人瞩目的领导者?这些细节漏洞,无疑让剧情显得过于牵强。
在五绝的时代,绝顶高手的数量和战力几乎是固定的,扫地僧这类人物并不存在,而虚竹的武力,也与五绝并驾齐驱。明教虽然有钟教主的强大存在,但若按照金庸的世界设定,其力量仍然是有限的,不会超越那个时代的顶级高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