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十二说趣事
编辑/十二说趣事
在7月,贾玲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则健身视频,并特意提到了某个品牌。尽管在娱乐圈,这种事情已经司空见惯,按理来说并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然而,评论区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地分成了三个派别!
一部分人认为,贾玲已经不再是她们熟悉的那个人了,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影子。另一部分人则完全持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贾玲现在的状态是最好的,认为说她不好的人都是出于嫉妒。他们觉得贾玲一点都没有改变,仍然充满了浓厚的喜剧风格。
还有一部分人则持更加随和的态度,他们根本不在乎贾玲是否成功减肥,电影是否大卖,他们只关心贾玲是否能继续和沈腾搭档,参加最新一季的王牌对王牌。评论区一时间吵成一团,但似乎大家都忽略了贾玲发布这条视频的初衷及其真正想要传达的意思。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贾玲的故事。
贾玲在视频中展现了极大的干劲,挑战了30秒的仰卧起坐,搭档同样卖力,令人热血沸腾,看了令人忍不住也想跟着一试。她与男搭档一起完成挑战,不仅执行得力,还时不时冒出幽默梗,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他们不仅仅展示了运动的技巧,还强调了男女搭配的重要性,但强调选择搭档时一定要谨慎,因为其中一个人需要踩在另一个人的脚上。如果两人的体重差异太大,那被踩的一方可能会感到不适。
这项运动对于两人的核心爆发力和耐力来说都是一大挑战,即使只有短短几十秒,难度也相当大。贾玲分享这个视频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健身,细心观察的人会发现她还顺带宣传了活动,并为自己代言的品牌做了广告,一举多得。
然而,网友们似乎对这些不太关心,更在乎的是为何贾玲最近的消息这么少。贾玲不仅是导演和演员,还是综艺界的重要人物。观众们习惯了她带来的欢笑,特别是在王牌对王牌等节目中,她总能给大家带来无限的笑料和综艺效果。
如果因为瘦了而放弃综艺,对很多忠实粉丝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他们已经习惯了贾玲的存在。特别是在王牌对王牌中,单靠沈腾一个人难免有些力不从心。“由奢入俭”确实不容易,虽然沈腾很出色,但缺少了贾玲的参与也会感到遗憾。
作为综艺喜剧圈的元老级人物,确实令人觉得遗憾了。然而,站在贾玲的角度来看,她已经很难回到从前的自己了。
贾玲的电影热辣滚烫为何如此热门?其中一个原因是她突然的体重减轻。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热潮。大家对贾玲的减重方法和她变得瘦身之后的颜值都非常感兴趣,几乎所有的讨论焦点都聚集在这些方面。
尽管贾玲的话题五花八门,但无一例外全都是在说她减肥的事情,大家的关注点都偏离了本质。我们好像忘了贾玲减重是因为工作的需要,如果我们真正欣赏她,应该关注她的作品。然而,少有人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她的电影作品热辣滚烫并不是很在意。
如果持续本末倒置,最终结果只能是不好。最初,大家喜欢看关于贾玲减肥的视频或文章,感觉新鲜有趣,但长此以往,天天都看也会产生审美疲劳。随便刷一下社交媒体,都是关于贾玲减肥的内容,同质化严重,这令人不免怀疑贾玲的团队是否过度营销了。
不关注她的电影作品,天天谈论减肥,令人感到厌烦。有网友评论道:“就算不比挣钱,给我100万,我也能一年减掉100斤。”这样的评论屡见不鲜,导致贾玲被贴上“市侩”、“营销过度”的标签,口碑似乎一夜间跌入谷底,网络舆论变化之快令人震惊。
然而,真正关注贾玲的人会发现,她其实从未频繁发表关于自己减肥的视频,更没有过度宣传自己。她只能选择保持沉默,对外界的质疑置之不理,但这种做法换来的是更不公平的待遇,甚至连公众人物都来凑热闹,简直没有底线。
在2月1,作家兼导演王波发布了一条微博,对贾玲的电影作品进行了尖锐批评,直言电影质量一般。他甚至认为,贾玲的成功主要是因为贺岁档期的效应,而非电影本身的实力。然而,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他的言论,大家都在关注贾玲减肥的事情,无暇顾及这种毫无影响力的人。
几天后的2月,王波再次发文,批评贾玲霸占热搜,但言辞中透露出嫉妒之情。他指责贾玲之所以能霸占热搜,是凭实力而非无底线的炒作。他自己想要通过炒作观众的眼球,却遭到了冷落。
隔天的2月,王波再次发文,建议贾玲退出春节档,给年轻导演更多机会。他担心贾玲的长期主导会让年轻导演无从突围。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隔了十几分钟后,他更是提议贾玲捐出10亿票房做慈善,这种言论显得十分可笑。他认为贾玲应该退出春节档期,给其他年轻导演留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贾玲的作品不仅令人捧腹大笑,更常常触及人心。她擅长通过喜剧来表达生活中的真挚情感,使得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和感动。无论是导演你好,李焕英的感人故事,还是在舞台上自如表演的搞笑时刻,贾玲都展现出了她多才多艺的一面。
因此,这次官宣不仅是对她喜剧生涯的延续,也是对她创作天赋的再次肯定。贾玲用她特有的方式,让观众们笑中带泪,让每一个观众都能在她的作品中找到共鸣。她的每一次表演,每一句台词,都在证明着她的喜剧才华和对艺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