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浪浪山小妖怪》的线下宣发活动因邀请傅首尔和苏敏引发了巨大争议,口碑出现严重反噬。原本票房一路向好、被视为暑期档黑马的这部电影,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心。
8 月 10 日,小红书平台包场举办《浪浪山的小妖怪》观影活动,邀请了傅首尔与苏敏进行宣传。在活动中,傅首尔结合自身经历,提出 “90% 父母低估孩子”“人生是旷野不存在跑偏” 等观点,且三句话不离 “离婚” 话题。而苏敏观影后表示,影片中的猪妈妈如同自己的前半生,并呼吁猪妈妈离开浪浪山 。相关内容迅速在网络发酵,“浪浪山宣发 傅首尔” 等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从电影本身来看,《浪浪山的小妖怪》主题多元,包含 “成长”“困境”“奋斗” 等元素,“家庭温暖” 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电影里猪妈妈的形象十分贴近现实,她对小猪妖喝水的叮嘱,以及作为家庭精神支柱,照顾孩子和瘫痪丈夫所展现出的坚韧与质朴,引发了众多观众的共鸣,是传统中国母亲在荧幕上的真实写照 。
但傅首尔和苏敏的个人形象及观点,与电影所体现的亲情链接形成了强烈反差。傅首尔离婚后塑造 “独立女性♀️” 人设,其在活动中的发言,从离婚经历到对孩子独立性的看法,都与影片传递的亲情关怀存在距离。苏敏以 “50 岁自驾挣脱压抑婚姻的家庭主妇” 形象被公众熟知,她在活动中对电影的解读 —— 认为猪妈妈比小猪妖更想逃离浪浪山,与电影中猪妈妈和小猪妖们展现的亲情羁绊相悖。
在合家欢电影的观影场合,尤其是有许多亲子、祖孙三代共同观影的情况下,她们大谈 “逃离家庭” 等话题,场景冲突严重。这就好比在别人家老人百岁寿诞时说出不合时宜的话,道理或许没错,但完全不符合场合氛围,让观众感到膈应。
此外,在当下舆论环境中,任何涉及 “家庭”“独立”“婚姻” 的话题都极易被放大为性别对立。傅首尔和苏敏本身就处在性别议题的中心,是互联网上的争议符号,她们的参与直接触发了站队与争吵。此前电影中有关《黑神话》的彩蛋就已引发部分女性♀️观众批评,片方却未吸取教训,此次邀请这两位 “女权” 代表,使得男性♂️观众因她们大谈性别议题而反感,女性♀️观众也因她们略显激进、扭曲电影角色和价值观的观点而不敢贸然站队,最终导致片方两头不讨好。
这次宣发活动相当于对电影进行了 “反向宣传”,让嘉宾符号掩盖了电影主题内核。当 “猪妈妈应该出走” 的声音盖过 “猪妈妈对小猪妖爱的唠叨” 时,电影原本伟大的亲情内核仿佛轰然倒塌。目前,《浪浪山的小妖怪》虎扑评分从 9.8 分跌至 8.9 分,电影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下出现大量负面评论,出品方上海电影股价也已连续 3 天下跌 。
《浪浪山》这部电影前作积累了一定口碑,“我想离开浪浪山,是不是该出去闯闯?” 这句话曾与打工人产生强烈共鸣。按照原有的思路进行宣发,本可取得不错成绩。但宣发团队却另辟蹊径,选择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强行输出所谓的价值观议题,结果不仅未能吸引特定群体,还得罪了原有受众,实在是得不偿失。这一事件也为影视行业敲响了警钟,在宣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电影主题、受众群体以及当下舆论环境,切不可为了流量而盲目冒险,损害电影本身的口碑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