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的那句“我不怕苦,不怕死”,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他对祖国的深深承诺,他用生命履行了这份承诺。尽管生在和平年代,没能亲身上战场,他依然怀有一颗为国效力的心。
王杰有家人,也有深爱的未婚妻赵英玲。两人在他入伍之前已经定下了亲,但由于职业原因,王杰一直未与她结婚,而赵英玲尊重他的决定,默默等待。在这段感情中,王杰从一位普通战士成长为英雄,赵英玲始终是他背后的支持。
两人的相识源于同班同学,慢慢从朋友变为恋人。1957年,确定了彼此的心意后,他们定下了婚事,从此以未婚夫妻的身份度过了美好的时光。王杰对赵英玲非常体贴,赵英玲也常常憧憬着他们未来的婚姻生活。
然而,王杰的理想并不止于家庭幸福。为了报效国家,王杰毅然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工兵。赵英玲自然舍不得他离开,但她坚决支持他的选择,表现出作为一个女人的坚韧和宽容。在他离开之前,王杰特意和赵英玲合影留念,照片中他身着军装,神采奕奕,而赵英玲则扎着羊角辫,清新秀丽。
尽管如此,王杰在部队的日子里,却极少探亲。他认为,自己更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而赵英玲则在王杰家中待了下来,尽心照料他的父母,几乎是以妻子的身份,默默支撑着他。
对于这段感情,王杰深知自己如果结婚,可能会给赵英玲带来风险。他的工作常常充满危险,特别是当他在爆破组时,工作中随时可能会面临生命威胁。他不想在未能给赵英玲一个完整的未来之前,就让她为自己背负一生。因此,虽然他深爱赵英玲,但一直没有结婚。
在一次执行爆破任务时,王杰的一个战友出现失误,导致王杰的手臂被烫伤。尽管伤势不重,王杰依然坚持不下火线,继续工作,最终伤口发炎,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然而,即使在医院,王杰也无法安静下来,他认为自己在浪费国家的时间,感到内心不安。在医院住了短短二十天后,他便急匆匆地回到部队。
随着全国兴办民兵的提议,王杰所在的工兵营也接到任务,培养民兵。组织信任他,任命他为民兵教练员,王杰接受任务后,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彻夜复习教材、准备讲义。在一次实地教学中,王杰亲自试爆地雷以确保安全,然而却意外发生了:拉火装置失控,地雷开始自燃。
王杰知道,自己可以迅速做出反应,躲避爆炸,但他也深知,民兵们并不了解如何应对这一危险。如果爆炸发生,十多人的生命将面临威胁。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王杰毅然扑向地雷,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其他人,年仅23岁的他英勇牺牲。
王杰牺牲的消息传到赵英玲的耳中,她悲痛欲绝,心中依然希望能和王杰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虽然爱人已经离世,赵英玲仍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王杰的父母,心中默默延续着与王杰的未婚妻身份。
王杰的母亲看到赵英玲的付出,内心感到既心疼又欣慰。她知道赵英玲的情感,但不希望一个年轻女孩为了王杰孤独一生。在母亲的坚持下,赵英玲最终嫁人,尽管她终身未育,最后收养了两个孩子。
尽管王杰已不在人世,赵英玲依然坚守着他的信念。她记得王杰曾说:“为国家多做点事,总得有人做。”她一直延续着这份使命感,尽自己所能奉献社会。在她心中,王杰的爱是一种不束缚、不干涉的深沉支持,而她对王杰的爱,则是理解与支持的体现。
虽然他们未能一起享受婚姻的幸福,但王杰和赵英玲的感情,以一种更伟大的方式,诠释了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