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圈中,贾玲的名字无疑是极具辨识度的。从《你好,李焕英》到《热辣滚烫》,再到如今的《转念花开》,贾玲的电影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挑战,但她的每一次尝试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8月19日,《转念花开》正式杀青,这一消息本应是值得庆祝的,但却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负面评论。这些声音背后,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对贾玲电影的评价,更是对电影市场和观众心态的深刻思考。
《转念花开》杀青的消息一出,网络上便出现了各种阴阳怪气的评论。有人坚决表示“绝不再看她拍的电影”,有人讽刺她“拍完减肥电影后又搞传销”,甚至有人控诉“贾玲还欠我42块《热辣滚烫》的电影票钱”。这些评论背后,透露出的是一种对贾玲的恶意揣测和无端指责。
然而,贾玲到底做了什么让人如此不满?是她的私德有亏,还是她有其他不为人知的行为?实际上,这些指责大多是没有根据的。贾玲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非议,无非是因为她的电影票房成功,触动了一些人的敏感神经。她的电影作品,无论是《你好,李焕英》还是《热辣滚烫》,都在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让一些人感到嫉妒和不满。
贾玲拍摄《你好,李焕英》的初衷,是为了悼念自己的母亲。这部电影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贾玲在电影上映前对票房并没有太多期待。她在采访中曾表示,《你好,李焕英》能到15亿她就心满意足了。然而,2025年正值“口罩”时期,政府提倡就地过年,这使得电影市场异常火爆,《你好,李焕英》上映8天就突破了30亿,直接压下《唐探3》成为当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
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情感表达,还在于它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许多观众被贾玲的真诚所打动,纷纷称赞她用真挚的感情拍电影,足以让那些专业导演羞愧。《你好,李焕英》的成功,证明了贾玲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天赋。
《热辣滚烫》自2024年上映以来,就被一些观众吐槽为“减肥电影”。这部电影在宣传时确实有一些噱头,比如贾玲表示“如果电影能超过30亿,她就瘦成一道闪电”。然而,这部电影的初衷并非如此简单。贾玲在《你好,李焕英》成功后,有了更多的表达欲,她想拍一部关于“爱自己”和“自我救赎”的电影。因此,《热辣滚烫》应运而生。
尽管《热辣滚烫》在内核和制作上不算特别出色,但它的成功也并非偶然。电影前期非常低调神秘,直到大年初一才揭开面纱。上映次日,“贾玲成功减肥百斤”的话题刷屏各大社交平台,电影开始逆袭《飞驰人生2》,登顶当日的票房冠军。最终,《热辣滚烫》以27+亿的票房成绩成为当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
贾玲的两部电影连续取得票房成功,这让一些人开始找茬。有人批评“贾玲的电影只是自我表达,票房再高也不能算真正的导演”,甚至有人夸张地说“如果电影市场都学贾玲,中国电影就完了”。这些评论显得有些过于苛刻。
贾玲的电影作品虽然视角和立意没有特别高,但它们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这种类型的电影也是电影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贾玲的成功在于她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她的电影注重情感表达,这是她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张艺谋也曾评论贾玲的电影注重感情表达,能够引发观众共鸣,这也是她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
《转念花开》是贾玲的又一次尝试,她将电影类型从温情喜剧转向了严肃犯罪题材。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家庭主妇听信闺蜜蛊惑误入传销组织,经历8年身心摧残后蜕变为反传销斗士的故事。电影的宣传非常低调,除了知道贾玲饰演的角色外,其他信息几乎为零。
贾玲为贴近角色增肥减重20斤,亲自完成8米高台跳钢架爆炸的危险动作。杨紫首次出演传销头目,张译也在6月初客串了警察角色。这些细节都表明,贾玲在《转念花开》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这部电影的真正面目,只能等到2026年春节才能揭晓。
贾玲的电影之路充满了挑战和争议,但她的每一次尝试都值得尊重。从《你好,李焕英》到《热辣滚烫》,再到《转念花开》,贾玲不断挑战自己,尝试不同的电影类型。她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她对电影的热爱和对观众的真诚所换来的。希望观众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贾玲的电影,支持她的每一次尝试。毕竟,电影市场需要多样化的作品,而贾玲正是这种多样化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