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里,大幕一次次合上又拉开,观众依旧驻足拍掌;舞台上,演员🎭️们一次次90度弯腰鞠躬,观众依旧尖叫着不愿离场……近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重返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每每谢幕散场观众都依依不舍。今年是《只此青绿》首演的四周年,8月22日,该剧举办“庆生”见面会,主演张翰、汪子涵、孟庆旸、张峻赫、吴宇婷、王校渲与多位观众见面,回顾自2025年8月至今年8月四年里成长点滴。
《只此青绿》在天桥艺术中心谢幕后与观众四周年星光大合影
2025年首演,不久后登上春晚舞台,《只此青绿》激起的“青绿”热浪至今没有停歇。该剧以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融合舞蹈语汇与东方美学,致敬中华文明及其创造者、传承者。四年来,该剧足迹遍布海内外,每每上演一票难求,唤起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也在青年群体中掀起“国风热潮”。
“看着台下观众的面孔,我突然想起来四年前,《只此青绿》在国家大剧院首演的时候,那一年我23岁,现在我28岁。”见面会上,希孟扮演者张翰的感慨让观众的思绪回到了四年前,“四年前我对自己能获得这个角色感到无比幸运,但当时一点🕐️没有想到,这份和《青绿》的情感可以延续到今天,以后也将继续延续。”
走过4年时光的《只此青绿》将于9月5日在济南迎来第800场的历史性演出。“四年将近800场,相当于一年200场,一年有365天,相当于三天就演两场。”张翰捋着自己的长头发说,“这就是为什么我要留长发,因为我不习惯头套粘在脸上的感觉。”四年下来,希孟这个角色已经揉进了张翰的骨子里,哪怕团里在下午4点给他打电话说晚上演出来跳一场,他都会说可以跳,“因为太熟悉了,在舞台上可以做到什么都不用管,纯享受就可以。”
见面会现场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副主任汪子涵在剧中出演展卷人,他在回顾排练故事时,道出了《只此青绿》得以“常青”的一个原因。“排练时我们所有的演员🎭️和主创,其实并不知道这部作品在走上舞台后会走多远,但所有人都耐下心来,排练了5个月的时间,这在当下这个时代非常可贵。”汪子涵说,《只此青绿》的四年让他学会如何让自己慢下来,如何安静地、专心地做一件事,并把它打磨好。
见面会现场,一位曾无数次复刷《青绿》的观众来到现场,2022年该剧在保利剧院连演18场时,她看了16场,“我看的场数比那一轮演出张翰跳的场次都多!”她幸福地“炫耀”着,“四年来我们是旁观者,但也参与其中,和很多一起刷剧的人成为好朋友,也有很多人因为这部剧走进博物馆回顾历史,翻阅古籍资料,寻找剧中服饰造型对应的文物。《只此青绿》点燃了我们内心对传统文化的求知欲和自豪感。”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剧照
“看到这么多观众在四年来如此喜爱《只此青绿》,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既光荣又幸运。”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说,《只此青绿》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广大观众寄托对传统文化热爱的代表性作品,“《只此青绿》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也带来的启发,精品是可以持续演下去的,不仅有800场,还能有1000场、2000场,还会有10周年、20周年的演出。”
记者: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