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的上映,往往伴随着观众之间激烈的争论。比如有些人会高声呼喊:“杜琪峯,如果你被绑架了就眨眨眼”,而另一部分人则为杜琪峯最极端、最狂热的表达方式进行辩护。通常,要引发这种讨论的电影,至少得有些“李安也很不容易”或“尼古拉斯·凯奇的债务还未偿还完毕”等级别的事件,或者“彭昱畅的吻戏终于安排上了”这种话题。
电影《别告诉她》改编自华裔导演王子逸的亲身经历。六年前,她的奶奶在中国被诊断出晚期癌症,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全家人决定隐瞒真相,匆忙为奶奶筹办了一场大孙子的假婚礼,目的是让大家回家见她最后一面。对于王子逸来说,这与她从小接受的西方价值观发生了强烈冲突:为什么人不能知晓自己的生死?怀着对奶奶的爱和对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思考,她制作了这部电影。影片中的女主角🎭️Bili,由华裔女星奥卡菲娜饰演,便是她的自我投射。
作为欧美电影产业中稀有的东方原创剧本,《别告诉她》在今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受到了高度评价,王子逸甚至被誉为“未来值得关注的新导演”。电影在北美院线上映后,也感动了不少普通观众,眼泪洒满影院。这使得很多海外华人开始关注这部作品——毕竟,既然电影讲的是中国的故事,那就得接受中国观众的检阅。
一些观众一边看一边流泪,感叹:“这就是我的家庭。”而另一部分人则嗤之以鼻,认为这只是电影人想当然的设定。这部讲述中西文化冲突的电影,争议的焦点在于——它究竟是否真实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还是只是一个已经“西化”的ABC家庭的个别故事?
一部简单的家庭电影,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剧烈的反响?这个问题其实非常有趣。
1. “左宗棠鸡电影”是什么?
提到“美国人拍中国人”的电影,很多人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左宗棠鸡”(General Tso's Chicken),这道为迎合美国口味而改良的中餐,吃到中国人嘴里,往往觉得又甜又咸,令人难以接受。
正如这道美式中餐一样,由于白人对亚裔的了解较少,亚裔在西方的银幕形象也一直较为单一。早期为了讨好白人观众,“左宗棠鸡电影”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华人演员🎭️。1937年改编自赛珍珠原著的《大地》,美国演员🎭️就曾饰演中国人。随着时间推移,亚裔逐渐有了更多的出镜机会,但仍然常常被定型为书呆子等西方的刻板角色。比如2006年的《恋爱学分》,其中戴着厚眼镜👓的学霸角色便是这种典型。
这些扁平的亚裔形象,让人看待拍摄中国故事的美国电影时心生戒备。若你曾对《摘金奇缘》在北美引起的热潮感到期待,再听说《别告诉她》时,你可能不敢抱太多希望。
作为2018年夏天美国最卖座的浪漫喜剧,《摘金奇缘》第一幕便充满了套路:在暴雨之夜,一个亚裔家庭抵达高档酒店。小男主Nick开心地把脚上的泥弄得全是地板,前台拒绝办理母亲Eleanor的入住,建议她去唐人街。不料最后,酒店老板亲自下楼迎接,原来Eleanor一家富得能买下整个酒店,前台接待员顿时哑口无言。
这种情节显然是对亚洲富豪的夸张设定,但也让观众感到不悦。电影中的暴发户式母亲形象,以及过度迎合西方想象的情节设计,往往让亚洲观众感到不适。
如果你品尝过这道“重口味”的左宗棠鸡,再回看《别告诉她》时,会觉得它虽然不算深刻,但起码带来了些许“中国的味道”,不如说它是“湘味鸡”,但调味料撒得有些太随意。
电影中有几个非常生动的场景:比如女主角🎭️Bili刚回国时,出租车司机围着她说:“美女,坐车吗?”;又比如,沿途新建的大楼旁,满是未清理的中国式建筑废土;还有奶奶发现年轻有为的男医生会说英语时,立马问他“结婚了吗?有对象吗?”这些情节让人忍俊不禁,觉得很有生活气息,但当遇到更具中国传统的场景时,分歧随之而来。
比如,在片中,Bili的妈妈发泄完对“表演式悲痛”的不满后,镜头切换到一位妇女在墓碑前悲痛欲绝的特写,哭相极其刺眼;在Bili的表兄假婚礼上,除了喝酒和猜拳,还有歌舞表演,甚至舞龙舞狮。尽管家人的发言发自内心,话音刚落,镜头就转向一群陌生亲戚狼吞虎咽地吃饭。
这些情节让一些中国观众感到不适。我们能理解这种不适,但“感到不快”就代表“不真实”吗?
2. 不真实,是因为感情受到伤害
面对这些“失真”的情节,一些人评论道:“一家人并不能代表全中国。”这个思维背后,实际上和47年前的一部电影产生了共鸣——1972年,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在受邀来华拍摄纪录片《中国》时,遭遇了类似的争议。
当时,中方精心安排了参观路线,热情地带着安东尼奥尼游走于大街小巷,希望呈现一个朝气蓬勃、正在建设的中国形象。然而,安东尼奥尼却悄悄拍摄了一些不在计划之中的镜头。最终,影片上映后遭遇批评,许多人质疑他为什么只拍了贫困农贸市场和渔民,而不是表现中国的繁荣景象。
当然,《别告诉她》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无法与安东尼奥尼的作品相提并论,但本质上的情境却惊人相似——为何只呈现出中国的“丑陋”一面?为什么那些镜头能代表我们?
然而,反过来想——为何不拍那些美好的一面?为什么这些美好的镜头就不能代表我们?
3. 真实,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Bili
认为《别告诉她》真实的一方,心中隐隐带着些许怨气。Bili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却不得不忍受家人“装作”无悲伤情绪的要求,不能表现出对奶奶的悲伤。她还要面对饭桌上关于出国的荒唐讨论、表演式的关怀等。
这些真实不仅仅限于ABC群体,它们是现代观念与传统观念的碰撞,是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的情感冲突。
回想一下,每一次被逼婚、催生、质疑裙带关系时,我们都有可能与Bili面临类似的困境。这种情节并非仅仅属于电影,它正是我们每个人的现实。
《别告诉她》中的中国家庭,正是今天我们所生活的家庭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