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苇,一个充满变化与挑衅的角色。
在第一次担任“反派”的王心刚身上,外形的变革成为了其角色塑造的首要任务。他的形象显得格外滑稽:油腻的光头、大背头,两撇细细的八字胡,身穿花哨的衣物,谄媚轻浮的气质让人咋舌。试想一下,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初次见到他时,根本难以将这个形象与王心刚对上号。
导演王苹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此。1958年初,《永不消失的电波》上映,居然让一位帅气的小生来扮演这样不讨喜的角色,实属出乎意料。换句话说,这条角色的设定并没有丝毫需要帅气外表的地方。姚苇的存在,实际上是为了衬托主角🎭️的光辉,使其形象更为鲜明。
虽然电影中姚苇的戏份并不算多,他的出场却是延迟到故事进行了一半之后。王心刚这一向以剑眉星目、身姿挺拔而闻名的阳光小生,此时却完全颠覆了自己,化身为一个卑劣而窝里横的角色。为了传达姚苇的言行乖戾,他总是弯着腰,点头哈腰,眼神则时常斜视着他人,仿佛一只狡猾的狐狸,随时随地准备投机取巧。他随意摆弄自己的姿态,显得吊儿郎当、虚张声势,任何可乘之机都在他的眼中涌动,浮夸与做作充斥其中。
然而,剧本对这一角色的塑造无疑带来了诸多限制,几乎不给王心刚留有太多的发挥空间,角色的层次感与复杂性显得相对单薄。对观众而言,如果一开始没认出王心刚,画面看得还有些不适;如若认出,反而时常会出戏。这使得评价“姚苇”塑造是否成功变得复杂。虽然大家都未能识破他的身份,王心刚最终完成了表演任务,但却并没有那么引人注目。观众的反应也预示着此角色的接受度不高,甚至有人认为让他扮演这样的角色简直是一种浪费。
这一次突破自我的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王心刚在影迷心中依然保留着那道正气凛然的光辉形象。到了1974年时,他在电影中饰演的郭锐稍作改头换面,曾有过乔装侦察的片段。姚苇在影片中曾向李侠真诚赞赏其发报技巧,称其发报清晰、间隔分明,犹如一汪清水。这无疑是脸谱化的表演中增添了难得的动人细节,若是能多一些这样的桥段,或许观众会看到一个别具一格的姚苇。
以上内容为我所见的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