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这一IP拥有着庞大的故事体系,其改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故事的传承,还要融入现代创作的特色。那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做到既保留原作的精髓,又能打动现代观众呢?导演乌尔善分享了他的思路。
乌尔善表示,《封神》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对封神世界的想象和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角色和人物。从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出发,他在启动项目之前,搜集了关于封神的各类小说和相关历史资料,包括《武王伐纣》等史实。他从这些资料中提炼出最打动他的元素,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创作。“我最打动的是两对父子的关系,”乌尔善说,“姬昌与姬发,以及殷寿与殷郊,这两对父子关系深深地触动了我。如果没有那些神仙法术、视觉奇观,甚至没有高投入的特效,我依然会选择拍这两个家庭的故事。”因此,乌尔善的故事改编从这两对父子关系切入,逐渐展开整个故事情节,赋予了《封神》全新的角度和情感深度。
对于观众接受改编的疑虑,乌尔善表示,改编故事需要在传统符号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封神中的经典角色,如哪吒、杨戬、姜子牙、雷震子等,是大家熟知的标志性符号,必须保留。同时,如何创新故事结构,选择具有戏剧性的人物关系和主题,才能给观众带来新的感受。他认为,虽然这些经典角色要依旧出现,但电影的创新核心依然来源于那两对父子关系。
此外,乌尔善还特别强调,父子关系的塑造和表现方式,其实在原著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只不过以往未曾从这个角度深入挖掘。他希望观众在看到这些新鲜的叙事视角时,既能体会到经典元素,又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情感冲击。
至于与费翔的合作,乌尔善并没有费力说服他,而是直接递上剧本,费翔便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剧本对殷寿的描写非常到位,人物立体且有真实感,既让人愤恨,也能理解他行为背后的逻辑。”乌尔善评价道,费翔的加入让整个影片的表现更具深度,尤其是殷寿这一角色的复杂性。
关于年轻演员🎭️的选拔,乌尔善指出,这些演员🎭️除了拥有对电影的热爱外,外在形象和素质也符合电影的需求。虽然大多数演员🎭️并未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但他们在《封神》训练营中逐步掌握了演员🎭️所需的基本技能。他特别提到,训练营的课程极具挑战性,演员🎭️们不仅要面对严格的训练,且必须付出长时间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最终的角色。
在拍摄过程中,特别是在拍摄殷寿逼迫四大伯侯儿子的戏时,乌尔善采用了舞台剧的表演方式来确保每个角色的表现力。“每一场戏都力求完美,每一个人物都要非常充分。”他强调。为了确保场景的戏剧性,所有演员🎭️事先都要进行完整的排练,通过彩排熟悉每个角色的心理和动作调度。拍摄时,电影镜头的设计则增强了戏剧感和节奏感,让观众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角色之间微妙的情感冲突。
对于电影中的特效,乌尔善也提出了高要求,尤其是涉及到雷震子等数字角色的制作。雷震子这个角色的特效制作极为复杂,需要通过动态捕捉技术将真人演员🎭️的表演转换为数字角色。特别是在他与姬昌的相认场景中,两者之间复杂的情感变化,依赖特效团队精心设计,使得角色不仅在外观上逼真,在情感表达上也极具层次感。
在谈到自己的创作节奏时,乌尔善表示,自己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电影制作中,即使在拍摄空档期,他也会在为下一部作品做准备。他解释道,《封神三部曲》所需的准备时间异常漫长,从剧本改编到演员🎭️海选,再到长达半年以上的训练,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整体来说,乌尔善通过对经典故事的深度再创作,结合现代电影技术,成功打造了一个既传承经典又充满新意的《封神》世界。他坚信,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打磨,才能将一个庞大的故事体系呈现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