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烨的故事堪称一个典型的“高开低走”案例,从2018年的风头无两,到如今2025年的几乎销声匿迹,整个过程充满了争议与反思。曾几何时,他是相声界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星,带着创新的“公式相声”模式,试图颠覆传统,甚至不惜与郭德纲等前辈对立。然而,六年过去了,李宏烨不仅未能站稳脚跟,反而逐渐被边缘化,走到了今天这个无人问津的地步。
李宏烨的背景并不复杂,80年代末出生的他来自一个普通家庭,学术上却一直出类拔萃。大学时,他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专攻工程学,并一路攻读到博士。然而,在这个学术的殿堂里,他并未完全沉浸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反而对相声产生了浓厚兴趣。加入了校园相声社团后,李宏烨开始接触并学习传统相声段子。或许是兴趣使然,或许是对传统相声的崇拜,他在毕业后并未选择留在工程领域,而是与妻子郑钰一同成立了“新语相声社”,决定全身心投入相声事业。
他所创立的“公式相声”理念,试图通过数学公式来拆解相声的结构,强调笑点的密度和逻辑性,声称这种方法能够帮助零基础的人快速掌握相声。然而,这种对相声的过度结构化和学术化,忽略了相声本身的即兴和灵动,使得他的新方式与传统相声文化脱节。尽管他出版了三本书,宣传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但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反而被不少相声从业者和观众认为过于生硬。
李宏烨的高光时刻出现在2018年。在那一年,他通过《创业英雄汇》获得了200万元的投资,投资人看中了他自创相声的市场潜力,认为这种方法能够量产相声演员🎭️。然而,他的真正“爆发”是在《相声有新人》节目中,当时他与郭德纲的对决成为了热点话题。他自信满满地向郭德纲展示自己的“公式相声”,并在节目中因未通过而与郭德纲发生了冲突。这一幕成为了网络热搜的焦点,但更多的却是网友对他“过于自负”的嘲讽声。
紧接着,李宏烨又参加了《中国相声小品大赛》,在节目中得到姜昆的肯定。姜昆认为李宏烨的创新性能够吸引年轻观众,给予了他一定的支持。于是,李宏烨借此机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自己的相声模式,吸引了一些家长和孩子前来学习。然而,这种热度并没有持续太久。李宏烨的相声内容单一、模式化太强,逐渐失去了新鲜感,回头客越来越少,商演票房也开始下滑。
2019年,李宏烨开始批评郭德纲,指责节目恶意剪辑他,这使得他在相声圈内的声誉更加下滑。同时,他与姜昆的关系也因公开贬低单口相声而破裂,姜昆不再理睬他。最终,李宏烨在相声圈里彻底被孤立,尽管他一度尝试模仿德云社的模式组建自己的团队,但由于缺乏创新,团队很快解散。
2025年,李宏烨夫妇再次尝试复出,参加《四味毒叔》节目,并坚称自己的“公式相声”依然是最好的。然而,观众的反响平淡无奇,节目的播出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引来了更多的负面评论。此后,李宏烨的社交平台逐渐沉寂,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如今,2025年的李宏烨,已不再是当年的风头人物。他的相声社依旧存在,但规模缩小,演出数量减少。虽然他依旧活跃在社交平台,但流量急剧下降,几乎无人在关注他的新动态。与郭德纲等前辈的差距越拉越大,李宏烨的事业也越来越艰难。
回顾李宏烨的经历,我们不禁感叹,虽然他拥有高学历和创新的思维,但他忽略了相声这一艺术形式最根本的魅力——接地气和即兴的表达。他的“公式相声”理论从一开始就过于学术化,缺乏与观众情感的真正连接。此外,他在与行业前辈的冲突中,未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也失去了宝贵的支持和人脉。如今,他的团队散了,只剩下夫妻二人偶尔直播维生。
李宏烨的遭遇为娱乐圈️的新人们敲响了警钟。跨行业并非坏事,但要尊重行业的规则和文化,不能凭借一纸学历便认为自己能一举改变现状。相声是大众艺术,讲求师承、基本功和生活观察,而李宏烨的创新虽有想法,但最终没能突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鸿沟。假如他当初能够谦虚些,虚心学习传统,或许他的结局会不同。遗憾的是,他太过倔强,最终走到了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