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小作文事件”,从头到尾,严格来说,只有两个人牵涉其中:董宇辉和老俞。至于“孙二亿”这个角色,实际上不过是老俞的影像罢了。所以大家明白了吗?当初老俞曾说过:“我一开始并不知情。”——看到了吗?各位,老俞的话,能信吗?
为了稳住股市,确保基本盘的稳定,老俞将董宇辉从老家召回,与其一起直播。当董宇辉说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时候,我意识到俞敏洪又一次赢了,而董宇辉呢,却又一次失败了。因为当时的董宇辉,过于单纯,他相信老俞根本不可能是幕后“操刀者”。也就是说,他没有意识到,老俞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
“前公司”的“去董宇辉化”战略,从一开始,董宇辉一夜爆红之时就已经提上了日程。这是新东方的企业文化,而不仅仅是在东方甄选,甚至可以说是老俞个性的一部分。他的做法一直强调突出老板的主导地位,淡化员工的影响力,始终是他对新东方的设定。虽然董宇辉很受大家喜爱,个人魅力强大,人缘极好,但那时的孙东旭又不讨喜,言行冲动,甚至砸了手机。因此,舆论的矛头自然指向了孙二亿,虽然他并不冤枉,毕竟他就是那个执行者,老俞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孙二亿”被免职后,老俞马上兼任CEO,并与董宇辉合体直播,这显然只是暂时的缓兵之计。大家看过那场直播吗?在老俞面前,董宇辉眼中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光彩,神采奕奕的气息荡然无存,甚至忍不住说出了那句“士为知己者死”——难道,他真的是为了新东方,为了东方甄选的股价,为了老俞,甘愿做出牺牲吗?是的,当时的董宇辉依然天真,依旧想着做一个“优秀员工”,即便在这场戏中做了个小小的牺牲也无所谓。然而,问题来了,你的老板愿意为了你“士为知己者死”吗?
董宇辉,出生于陕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后,加入新东方成为一名英语老师。两年后,他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成为西安新东方学校最年轻的教研主管。后来,新东方转型,困难时期,董宇辉依然坚守岗位。他一人贡献了东方甄选50%的业绩,收入方面,关于“孙二亿”所言董宇辉年薪过千万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东方甄选如果给董宇辉开出过高薪资,会影响新东方的股价支撑,若给得过低,又会被质疑为“铁公鸡”。
老俞对此确实面临棘手局面。通常企业会通过现金和期权的组合方式来解决这类问题。董宇辉的收入实际上由年薪和期权构成,真实的年薪税后大约为几百万,期权暂时无法变现,若他离职,期权将归零。然而,在地位上,给董宇辉虚职即可。毕竟,大多数功高盖主的企业,老板是无法容忍太强的员工存在的,所以“去辉化”的任务,早早就被确定了。不过,这个过程需要悄无声息地进行,润物细无声。所以,老俞曾指出,“孙二亿”的手段不够圆滑,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先让“孙二亿”下台,再给董宇辉以及大众一个交代,但绝不会让董宇辉真做CEO。
老俞与其说是低头向董宇辉,不如说是向流量低头,因为他依然需要董宇辉所带来的巨大流量。而面对感恩戴德的董宇辉,俞敏洪并没有任何压力,因为资本家从不轻易软化心肠,他知道,只要稍微提及过去的情谊,就能让董宇辉自责伤心好几夜。
当董宇辉被赋予虚职,老俞安抚了他,也稳住了粉丝的情绪。同时,借助董宇辉巨大的影响力,老俞很快开始推进第二阶段的高利润自营品的发展。稳住局面后,老俞肯定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但最终的目标依然是“去辉化”。下一步的策略,显然已经悄然启动。
谁曾想到,老俞的这一步“圆滑”棋局竟然是让董宇辉继续自负盈亏,淘汰设备与人员,而盈利部分上交。这意味着,董宇辉不仅要承担全部风险,盈利的部分还必须交出,亏损则得由自己承担。
如今,一切终于明了,董宇辉为何没有为“遭遇网暴”的老俞发声——(你已经这么对我了……)。也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些曾离开的人,如今不再为老俞辩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