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节目看完后,真正能留下深刻印象的选手并不多,但却有一个短短 4 秒的场面,令整个脱口秀行业的从业者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黑暗尴尬”。这 4 秒不仅让领笑员无言以对,就连“脱口秀大王”和“喜单冠军”都陷入无法化解的窘境。那么,这令人汗毛倒竖的瞬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的起点来自第三位登场的演员🎭️——谢谢。他是北大学生,脱口秀内容围绕自己“北大差生”的身份展开。开场时就火力全开,段子频出,比如调侃《西游记》里的妖怪,如果真的能靠生吃唐僧肉长生不老,早就天下无敌了。观众被迅速点燃。
然而真正的亮点出现在他讲到考入北大后的经历。谢谢进入的是英语系,本以为终于能踏实学习,没想到同学几乎全是外国语学校的保送生,个个英语水平直逼专业八级,听说读写无所不能。反观自己,不过是个“小镇做题家”,面对全英语授课完全跟不上。他形容自己明明是中国人,却仿佛在中国留学。尤其是同学们用的都是英译英字典,他硬着头皮查过一次,结果一个生词带出 48 个生词,越查越深,忍不住自嘲:这哪里是字典,分明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混沌开端!
这段反差极强的叙述让观众忍俊不禁,完美诠释了一个“中文环境却被全英文淹没”的迷茫感。对于学过类似课程的人来说,这种痛苦感受极其真实。
故事本该顺利结束,然而真正的“事故”此刻出现了。庞博 cue 领笑员杨天真点评时,她聊到自己出国学习的经历,感同身受地说到班里学生几乎都是 native speaker。这句话一出口,全场立刻凝固。她没用中文表达,而是直接抛出一个英语词汇,自己似乎也没意识到该如何准确用中文说。结果,这个词不光她说得生硬,台上台下的人几乎全都没听懂。
主持人庞博第一个懵,立刻追问:“这是什么?”节目组还特意配上了一团乱麻的特效。紧接着,付航也一脸困惑,跟着追问含义。场面一度滑稽,但尴尬感迅速蔓延——因为不仅是他们两个,几乎所有脱口秀演员🎭️都不太清楚这个词。小鹿坐在中间,勉强解释为“本地语言者”,解释却十分生硬。直到郭麒麟才点出最贴切的意思——“母语使用者”。
就在众人以为尴尬已被化解时,杨天真又甩出一个 presentation。这次意思更简单,直译就是“演讲”,但庞博依旧没听懂,付航也云里雾里,只好开玩笑说“就是 PPT 吧”。这一连串英文插曲,让台上台下陷入了又好笑又难堪的境地。
尴尬的核心在于:庞博身为“初代脱口秀大王”,付航作为“喜单冠军”,都被几个基础英文词汇卡住。更讽刺的是,付航早年成名段子里,正是那个英文单词 passion。如今面对简单的“native speaker”和“presentation”,却也束手无策。
在座众人中,能稍微解围的只有小鹿和郭麒麟,而杨天真自己虽然学过英语,却也没能用中文顺畅地表达,显得有些“只会说,不会翻”。至于岳云鹏,更不用说,压根没听懂。
这一幕像极了一个行业隐喻:在中文脱口秀的舞台上,英语本不该是障碍,但偏偏成了全场最尴尬的笑点。杨蒙恩曾说希望未来能去国外用英文讲脱口秀,但照目前的水平,恐怕难以让外国观众真正听懂。语言不该成为隔阂,但在那短短 4 秒里,舞台上却活生生出现了一道“理解鸿沟”。
短短几句话,成就了全场最“难以直视”的高光——一段让所有从业者都难以忘记的尴尬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