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一词,本应慎之又慎。若置于娱乐圈️“四大天王”的讨论语境中,它并非意指彼此之间剑拔弩张的私人恩怨,而更多是指在专业实力、市场占有率、人气基础、团队运作、荣誉奖项乃至营销推广等层面的比拼。然而,真正能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硝烟弥漫的“鏖战”,其实并非天王本人,而是其拥趸之间的持续交锋。
近日的风波起于郭富城主演的新片《无名指》。这是一部立足香港本土、聚焦边缘家庭的文艺片,以破碎的亲情关系为主线,试图通过矛盾与救赎去表达人文层面的悲悯与温情。影片本身并未追求商业大片的格局,但在香港市场意外取得不俗表现,自上映以来,始终稳定占据票房榜亚军,仅次于日本热门动画电影《鬼灭之刃》。
然而,影片在内地的上映遭遇极大阻力。发行方在排片上的投入近乎惨淡:首日仅0.5%,次日虽稍升至1.7%,但很快便跌至0.2%,五六天后更只有0.1%。这样的境况,即便电影质量再佳,恐怕也难以回天。于是,网络上出现了针对影片票房的群嘲,火力更集中在评论者“唐泪”身上。
唐泪向来被视为郭富城的“第一写手”。曾经的百万写真集、报刊反复报道的“郭富城头”发型风潮,以《风云雄霸天下》力压“双周一成”夺得香港年度票房冠军,以及“百事巨星”的身份,均是有据可查的荣誉。唐泪多次在文章中提及这些成就,既是出于强调事实本身的重要性,也是为了在娱乐语境中形成话题的延续。然而,正因为反复的“吹捧”,唐泪也成为群嘲的焦点。
群嘲者何人?据部分言论所述,最为活跃的竟是刘德华的粉丝群体。有人指出:“郭富城在唐泪笔下被捧为第一,刘德华居次。如今《无名指》票房惨淡,反倒是刘德华粉丝群起攻之,即便唐泪在最新文章里直言‘刘德华厉害’,仍无法平息他们的攻讦。”这番解读,将“拥趸之战”的锋刃直指刘德华的粉丝群体。
所谓“刘德华厉害”的评价,本是唐泪就事论事。例如,刘德华主演的《桃姐》在当年内地取得七千万票房,这对于一部文艺片而言已属亮眼。但若将《桃姐》与《无名指》并列比较,则失之偏颇。前者有新浪潮大导演执掌,加上群星助阵和电影节加持;后者只是香港新锐导演的尝试,资源有限、阵容寡淡、发行不力,两者难以同日而语。因此,说唐泪“求和”或“求饶”,不过是臆测。
值得注意的是,《无名指》票房虽不济,却无法掩盖郭富城对新导演的支持和他在表演中展现的人文关怀。有人甚至感叹,在当下香港影坛,能如此投入地承担非商业电影的郭富城,实在值得敬畏。
至于为何刘德华粉丝会在此刻如此活跃?有人分析,他们一贯以好胜著称,总是热衷于在他人失利时跳出嘲讽:成龙票房低迷时如此,周润发失意时亦然,梁朝伟或张学友遭遇市场冷淡时亦是如此。如今轮到郭富城,自然也不会放过机会。是深刻的洞察,还是出于情绪的敌意?答案恐怕见仁见智。
归根到底,四大天王的成就本无可轻易抹杀,他们在华语娱乐史上的地位,亦难以被短期的票房数字所动摇。如何看待他们的成绩,如何对待偶像之外的他人,答案或许在每位旁观者心中已然明晰。
只不过,当群嘲、讥讽、拥趸之战层出不穷时,世象也如浮尘,终究随风而散。第一百层楼,依旧风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