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缰者也》的票房成绩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上映首日仅收获363万,四天累计才八百余万,距离破亿遥不可及。这样的表现,与导演曹保平以往的成绩相比,显得格外惨淡。毕竟《烈日灼心》曾拿下超三亿,《追凶者也》接近两亿,《涉过愤怒的海》也有近六亿的票房。这一次的低迷,难免让人怀疑主演郭麒麟是否“扛不起票房”。
然而,仔细分析便知,问题并非出在郭麒麟一人身上。《脱缰者也》虽然延续了曹保平“者也”系列的荒诞气质,但相比他惯常擅长的现实犯罪题材,这部作品带有更强的实验性。黑色幽默包裹下的家庭困境与人性探讨,注定让观众的接受度分化。加之同期大片的挤压与宣传不足,导致影片在市场表现上捉襟见肘。
影片本身并非毫无亮点。在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它还曾为曹保平赢得金爵奖最佳导演的殊荣,虽口碑分歧,却足见其艺术价值。更值得一提的是郭麒麟的表现。他在片中用天津方言刻画底层小人物的挣扎,既有喜剧的张力,又带出真实的无奈。这种突破,甚至让不少专业影评人眼前一亮。
回望郭麒麟的演艺之路,他绝非只靠父辈光环。少年时在德云社舞台上磨炼,十六岁正式登台,凭借机敏和扎实的功底赢得掌声。2019年,他因综艺《奔跑吧》与电视剧《庆余年》里的“范思辙”而走红,“抠门少爷”的形象让人记住了他天然的喜感与灵气。此后,《赘婿》《平凡之路》不断拓宽了他的戏路,演技也愈发自然。
电影方面,虽多是配角,但郭麒麟合作的阵容颇具分量:在《龙马精神》里与成龙同框,在《二手杰作》中与于和伟飙戏,票房都破亿,他的表现从未掉链子。《脱缰者也》是他首次挑大梁,压力难免沉重,但演技层面,他已经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若将郭麒麟与父亲郭德纲相比,更能凸显差距。郭德纲在相声界是泰斗,在影视圈却战绩惨淡。《祖宗十九代》集结众星,却因剧情混乱仅获4.2分,《欢乐喜剧人》也被他本人调侃为“烂得不行”。郭德纲甚至自嘲“专门拍烂片”,将窘境化为笑料。相较而言,郭麒麟的影视表现更接地气,也更受认可,从未被指责“浮夸”或“不合时宜”。
有趣的是,郭德纲的自黑,反倒在无形中为儿子挡了不少嘲讽。郭麒麟新片票房不佳,网友讥讽不断,但父亲那句“我拍的比这还惨”似乎成了某种宽慰。与其说这是一种消解,不如说是一种庇护。
郭麒麟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从舞台到荧幕,他一步步挣脱“星二代”的束缚,用努力和突破证明自己。哪怕这一次票房失利,他的表演依旧值得肯定。演员🎭️的价值,不仅在于数字的堆砌,更在于能否呈现真诚与成长。
未来的路还很长。质疑声固然存在,但时间自会给出公正的回答。只要他继续保持对表演的热爱与钻研,终有一日,会有一部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作品,让那些冷嘲热讽彻底消声。郭麒麟,还只是刚刚起步。